斑海豹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活在疫情的恐怖之下,我们想跟你聊聊十万年
TUhjnbcbe - 2020/11/21 17:26:00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25518.html

国内疫情好不容易控制住了,可国外似乎没有尽头一般:截至目前国外累计确诊万余人,且每日仍以数万人的速度增加。

有些网友感叹:玛雅人别是记错了,才是世界末日吧。

虽是玩笑话,但也表达了普通人在疫情之下的无奈和对未来一定程度的悲观,难道人类历史真的会就此终结吗?

终结与否尚且不论,还真有人想象了没有人类的地球会是什么样——

早在十二年前,一部名为《人类消失后的世界》的纪录片就曾为我们描绘过没有人类的世界的模样。

人类消失半年之后,卫星、核反应堆、管道网络等人类建造的设备设施将瘫痪并引发一系列生态危机。

人类消失一年之后,我们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将一步步被植物覆盖、被动物占领,自然界开始重掌地球。

再把目光放长远点,五百年后,我们千年心血所构建的建筑、道路等早已分崩离析成为渣土。我们保存的所有文明的结晶早已化为梦幻泡影。剩下的大概只有需要千年方能降解的塑料。

再远点,一万年后,地球已经回到了没有人类前的安宁和谐。而未来如果出现新的文明,他们大概只能从长城、金字塔这样残存的建筑中找到一点人类的踪迹。

......

当然啦,这些都只是一种富有科学性的理论假设,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有足够多的智慧和勇气能够在各种危机中生存下来。

但这一设想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野,即跳出对当下疫情的焦虑,试着用宏阔的视角来思考和想象地球和人类的未来,比如,十万年后的地球会是怎样的?

地球会被人类毁灭?

根据美国地质学家和矿物学家罗伯特·黑森的观点,无论我们是否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十几度,或是毒化我们的空气和水,或者大批杀死海里的鱼,甚至在一场全球大屠杀中释放我们集体的核武库,不论这些蠢事我们做了哪一件,生命都会继续下去。

大不了一起死

人类或许会永远消失,但微生物几乎不吃败仗。在未来的几十亿年中,我们的地球将仍然是一颗生命行星,有蓝色的海洋,绿色的陆地,以及飘荡的白云,它的美景将丝毫不逊于今天,只是那时候人类又安在哉。

许多道德家致力于拯救鲸鱼或北极熊,为它们的灭绝感到哀伤,这固然很重要,但是真正的濒危物种其实是人类自己。我们人类有一种保持麻木不仁的本事,或许是通过缺乏头脑的作为,或者是通过无动于衷的不作为,我们会把自己置于毁灭境地。

而新的奇妙巨兽将进化出来,把腾空的地球填满,这在地质学上只需要一会儿工夫——或许还用不了万年。大型哺乳动物,如我们自己,或许要遭受大规模灭绝,但其他脊椎动物,或许还有鸟类,将占据我们的位置。

企鹅最近显得进化得特别快,或许会产生变种:鲸鱼似的企鹅,老虎似的企鹅,马似的企鹅。企鹅或许会发展出很大的大脑,或抓东西的手指,或干我们干的任何事!地球将继续色彩斑斓,生机盎然。

进击的企鹅

说好的冰期爽约了?

众所周知,46亿岁的地球曾经有过多次冰期。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不知道能够覆盖整片大陆的冰川作用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结束,但是我们知道它具有周期性。

从长期看,两次冰期中间两三百万年的温暖时期只不过是地球短暂的喘息而已。而这最近一次的两三百万年中,人类出现了。

上一次冰期结束于年前,按照以往冰期规律,五万年后地球有可能进入新的冰川时期。

然而,由于人类大量的碳排放,新的冰期出现时间已经被延后N万年。

根据我们现有的气候预测模型,只有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ppm(百万分率)时,才会在遥远的未来引发冰期。我们现在的二氧化碳浓度是ppm,而随着化石燃料的不断燃烧,这一数值也将持续上升。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气候变暖问题,呼吁采取行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两种可能:

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节制碳排放并寻找可替代能源,下一次冰期不会在五万年后出现。但随着地球的缓慢降温,我们将在十三万年以后遭遇冰期。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继续使用化石能源直至耗尽。如此一来,下一次冰期不会在五万年后出现,也不会在十三万年后出现,甚至在五十万年后也不会出现。

发烧的地球

有赖于温室气体的大量存在,我们在未来的十三万年不用担心冰川的毁灭影响,但是我们仍然需要面对一个处于发烧状态的地球。

因为物质不灭定律,人为产生的为数可观的二氧化碳将在数十万年内阴魂不散,因此温室效应下的高温也将长期与人类为伴。根据人类行动的可能性,我们仍然会面对两种可能:

温和发热

如果我们逐步减少碳排放直至年全面停止,年地球气温将达到顶峰,全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高2-4摄氏度。

而在此之后,地球将走过漫长的降温过程——在停止碳排放一万年后,全球平均气温依然比今天高1.1摄氏度。

高烧难退

在一直使用化石燃料的情况下,气温同样会在年前后达到顶峰,那时全球气温将比现在高5-9摄氏度,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如此高温。

一万年之后,全球平均气温仍将比今天高3-6摄氏度;十万年后,二氧化碳浓度才能回落到今天的水平;四五十万年,一切才会回归正常状态。

不用面对一个冰封的地球,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发烧的地球呢?这将是我们现在就应该思考的课题。

放下“海平面焦虑”

海平面上升与海水酸化本是镜像问题,报道后者的寥寥无几,而前者则是万众瞩目的大事。

世界各地都有关于远古洪水的传说,也或许是因此,人们对海平面上升的原始恐惧深植于心。更何况,人们可以轻易地想象出它对沿海居民与城市的影响。

地球上只有三个冰体的体积大到足以严重影响海平面高度,它们分别位于格陵兰、西南极和东南极。

如果有一天全球变暖使格陵兰的冰全部融化,那么海平面将上升7米。

如果西南极冰原的可融冰也全部融化,那么海平面将升高5米。

而东南极冰原足够稳定,不会轻易融化。

然而,在讨论这个问题是人人常常忽略掉至关重要的时间跨度这一因素。海平面上升7米,我们经常先入为主认为这是瞬间会发生的事,而实际上,这些现象需要数百年才会完成。

海平面上升实际上是一个缓慢到难以觉察的过程,因此,人们拥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应对海岸线和海平面的变化。

是时候放下你的海平面焦虑了。

深海生物大难临头

对许多人而言,温室气体的唯一影响就是气候变化,因此当听到海洋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时就会觉得很开心——问题终于解决了。

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问题并未解决。在我们陌生的海洋中,一场由二氧化碳带来的灾难正在发生。

二氧化碳被大量吸入海水中,这将导致海水酸化。

尽管温度低、压力大、一片漆黑,数百米深的海底仍然拥有着许多物种,甚至我们在那里发现了珊瑚,大量的珊瑚。而这些深海生物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他们的硬壳含有碳酸盐。

CaCO?+H?O+CO?=Ca(HCO?)?

硬壳中含有的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因此酸化的海水会使这些生物的外骨骼受到缓慢溶解,从而影响这些生物的生命活动,这样会改变海洋中原来的生物链,甚至打破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本就脆弱的深海生物将首当其冲。

随着未来海水酸度的持续上升,深海必将失去越来越多的物种,而我们无法预见这将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北极熊会灭绝吗?

北极暖化的速度远远超过全球平均速度,大多数专家都预测,漂浮在北极的冰盖在本世纪结束之前就将全部消失。

而一说到北极融冰,大家都会直接想到北极熊的安危,而这归功于一些极具感染力的照片。

事实上,北极熊很可能死于风暴带来的巨浪而非找不到可以落脚的冰而溺死,要知道北极熊可是游泳健将啊。

北极暖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食物链来影响北极熊的。海豹养活了北极熊,而冰养活了海豹。

随着北极结冰越来越晚,范围越来越小,海豹越来越难以在稳定的环境中养育下一代,而这就间接导致了北极熊热量来源的减少。吃得少了就会变瘦,瘦了就无法顺利生养小熊,也无法抵御严寒。

在口粮日益稀缺的同时,北极熊们还将面临亲戚们的竞争——由于北极的暖化,森林将向北移动,而棕熊也将随之不请自来。

这俩近亲再次相遇,也许他们会看上对方,然后北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杂交熊。但更可能的情况是,北极熊竞争不过亲戚而日益减少。

在遥遥无期的岁月中,北极熊和他的食物海豹将一步步被迫放弃他们原有的生活和家园,他们的生死存亡将悬于一线,而导致了这一绝境的人类对此却无能为力。

但愿当北冰洋再次冰封的时候,地球上还会有北极熊的踪迹。

原住民面临“鸠占鹊巢”

随着北冰洋海冰的逐渐消融,原来生活在维度稍低的地区的生物正在大量进入变得温暖而少冰的北极,这其中包括斑海豹、大西洋鳕鱼、以往由于身材局限无法进入结冰海域的虎鲸等。

这些新移民自然是喜欢这一新家园,毕竟这里有丰富的食物,竞争者也少。但对于原住民而言,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首先,新来的居民将成为新的捕食者,原住民要么会面临新居民的捕杀,要么就会面对来自他们的竞争。

其次,新居民们还会带来那些致命的微生物。比如领航鲸身上带有犬瘟,而这一外来的犬瘟足以杀死北极一半的白鲸与独角鲸。

在没有冰的北冰洋中,原住民和新移民最终是否能够和谐共生,北冰洋的生态环境是否还能保持平衡?这些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但我们应该相信生物自身和自然界强大的适应调整能力。

我们该怎么办?

诸如前文所讲,由大量碳排放而引发的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棘手的问题,它对整个地球的影响之久将远超你我的想象。

然而,它并不能将我们消灭掉,我们用不着害怕,也不需要绝望。

但是,我们也必须审慎思考、小心说话、战战兢兢地行动,如此才有可能化解排山倒海而来的环境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及早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并改用替代能源,这对众多可能遭遇灭顶之灾的生物是好事,对人类而言也是防患于未然、留有后路的选择。

其次,我们需要尽量多地去了解地球的生态以及人类行为对它的影响。这里的我们不单指研究这一领域的科学家,而是全体人类。否则对地球生态面临的严重威胁缺乏充分了解的普通大众,该如何在某一个将要决定这个星球命运的时刻做出审慎理智的判断?

最后,全人类必须彼此倾听,携手共进。我们越能试着以同理心去了解尊重他人,就越能彼此学习,越能知道彼此的需求和渴望,也就越能彼此合作,向着对所有人都有利的方向努力。

没有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温室气体污染问题,全人类的集思广益和携手合作是唯一的途径。

想要正确有效地化解危机,我们还有极其漫长的路要走。无论怎样,作为正在重塑世界的人类,我们一定会有足够的智慧、决心和时间来克服这些危机,不断叙写地球历史的最新页。

地球

黑地球蹲,黑地球蹲,黑地球蹲完蓝地球蹲,蓝地球蹲完灰地球蹲,灰地球蹲完活地球蹲,活地球蹲完红地球蹲,红地球蹲完臭地球蹲,臭地球蹲完白地球蹲,白地球蹲完绿地球蹲,绿地球蹲完……

公元45亿年

月球,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小行星

月球:老哥,稳!

十万年对于45亿岁的地球而言不过弹指一瞬

今日活动

你考虑过一万年、十万年以后的地球会怎么样吗?或者是曾经对这个问题产生过兴趣并有所了解,在留言区和大家随便聊聊吧,小北将挑选2名幸运读者送出今天的主题图书《十万年后的地球》,也许你的见解比这位美国学者还更深刻。

寇特?史塔格著

与《枪炮、病菌与钢铁》并驾齐驱的经典之作

-End-

编辑:山鬼黄泓

观点资料来源:

《十万年后的地球》、《千面地球》

转载及合作请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活在疫情的恐怖之下,我们想跟你聊聊十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