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战争电视电影中,观众经常看到这神奇一幕:在激烈对战中,拥有光环的主角在看到敌人丢过来的手榴弹后,毅然决然的冲上去将手榴弹捡起来重新丢回去,顺利炸倒一大片敌人。那么,这种做法现实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不然为什么会叫它们是“战争神剧”呢!这么做,大概率会炸死自己。
以下先列举一些手榴弹的性能数据:中国的86式全塑无柄手榴弹,实弹全重克,杀伤半径大于6米,延期时间4秒。美国的M67杀伤手榴弹,装药克炸药,杀伤半径15米,延期时间4~5秒。手榴弹性能各异,但延期引信时间都比较接近,一般为4秒左右。
想象一下,对方拿出手榴弹,拉出拉环保险,抛出手榴弹,手榴弹在飞行一段时间后掉到地面,这个过程大约需要3秒时间,这也意味着手榴弹在掉到地面的下一秒基本就会爆炸。如果主角看到手榴弹掉到地面上时冲上来,刚刚好赶上爆炸时间,基本“吸收”手榴弹爆炸的大部分威力,主角光环再强,恐怕也挡不住成百上千粒高速钢珠和破片的袭击。
只有在一战和二战时期,一些手榴弹的引信时间较长,才有可能存在捡起敌人手榴弹扔回去的情景,而且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极近距离的交战中。例如德国的M18手榴弹引信延迟时间长达8秒,二战后期德军的M-24型长柄手榴弹,引信延迟缩短到5秒左右。二战时期日军的91式手榴弹,引信延时也长达8秒,抗战中国士兵经常拣起尚未爆炸的日军手榴弹,再投掷回去。
这种情况下,确实存在把敌人手榴弹扔回去的情况。例如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最后巷战,美军几次把德军掷过来的长柄手榴弹捡起来扔回去,虽然有艺术夸张,但反映实际情况。到了二战后期,各国的手榴弹延迟时间都被大幅度压缩到3.7~5秒,这样再捡起手榴弹反掷,就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那么,既然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丢不回去,假如真的有手榴弹突然被丢到身边,该怎么办呢?答案就是在远离手榴弹的同时马上卧倒,尽量把身体的最小横截面或者是有防护装备的身体部分面向手榴弹,这样做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身体受到的爆炸伤害。
在实际作战过程中,有些军人还会为了战友而牺牲自己。在年,美国大兵邓纳姆发现伊拉克武装分子投来的手榴弹,为了保护近在咫尺的队友,邓纳姆马上拿起头盔罩住手榴弹,并扑上去用身体紧紧压住,尽管他穿着了防弹衣,但最终还是因伤重不治身亡。在年,美国一名海豹突击队队员在执行任务时,同样为了保护队友而用身体压住一枚突然扔来的手榴弹,当场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