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特别是在传统的燃油车时代,国外的现代汽车体系比我们早起步几十年,专利技术数不胜数,那时候的国产品牌更是如襁褓中的婴儿,想要制造与合资车相提并论的车型都难,更别谈超越了,也就是那个时候,逆向研发这个词成为了国产车的主旋律,对经典车型的拆解模仿更是很多品牌沿用至今的造车方式。
当然,现在很多人谈起“逆向开发”这个词,觉得是国产车的耻辱史,但我们应该明白,现如今能有这么多国产品牌十年如一日的造车,前期基本都是靠逆向开发的车型在“苟活”。最经典的莫过于比亚迪的F3,逆向模仿花冠让这款车直到现在还是很多消费者心中的白月光,如果没有F3、F0这些车型续命,我们应该是看不到比亚迪销量登顶国内汽车市场。
随着新能源的崛起,曾经不可一世的日系车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实际上无论是市场还是在电车专利上的储备,日本国内众多汽车品牌已经明显比不过国内车企了。之前日本专利分析公司PatentResult就对年至年纯电动汽车(EV)充电和电池更换专利方面累计申请数进行过统计,中国企业以4.1万项排在首位,是排在第2位的日本企业的1.5倍。
或许是为了扭转这种局势,也为了日本车企们能够尽快提升自己的电车水平,它们盯上了中国的比亚迪。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出版社,“日经BP社”前段时间出版了一本名为“海豹彻底分解”的书,整个买车拆解的过程均是由该公司在负责。
这本书在封面上就噱头十足,左上角撰写着“超越特斯拉,成为世界第一电动汽车制造商(指比亚迪)实力突出”,中间是“中国BYD海豹彻底分解”,旁边则写着“在电动零部件方面发挥实力的比亚迪海豹”,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日本媒体对比亚迪海豹可以说赞不绝口。
在目录详情页中也可以看到,这本书对比亚迪海豹从外观零部件到内部三电都做了非常详细的拆解与介绍,并且日经BP社还将所有的拆解视频进行了分类整合成一张DVD光碟随书赠送,以便于购书者能够结合文中内容直观的看到相应的信息。
当然,这本书主要服务的是一些日本国内汽车技术从业人员,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意义并不大,因此该书的价格也比较高,在日本国内售卖万日元,折合成人民币是超过了6.5万元,不得不说,似乎这本书的利润率比比亚迪卖车的利润率还要高。
该拆解系列实际上BP社已经做了几期,前面的主角分别为特斯拉Mdoel3、特斯拉ModelY、大众ID.3等车型,可以看到这些车型均是畅销全球并且比较有口碑的车,海豹能够成为它们拆解的目标足可以证明比亚迪如今在世界新能源市场的技术与口碑。
我们害不害怕日本人通过这样细致的拆解从而造出更好的电车呢?这倒是不用过于担心。抛开比亚迪所拥有的多项独门专利不谈,现在国内新能源行业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供应链配套的完整与内卷,更何况比亚迪很多零部件都是自产自销,对成本压缩做到了极致。对于日本车企来说,就算能够绕开所有的专利,但它们所造出来的车性价比肯定是比不过国产车企的。
实际上在去年年底,铃木摩托车的副社长望月英二就曾引进了一台比亚迪DM-i车型进行细致的研究,得出了日本车企能造一样的混动车型但没办法做到量产的结果,最后其本人感叹,“中国厂商是如何降低成本的,我们想要弄明白”。
无独有偶,此前有一位日本大学的教授拆解了一台五菱的宏光MINIEV,通过推算,得出这辆车的结构成本仅有人民币2.69万元,这个数字令他瞠目结舌,因为倘若用日本的供应链去制造,成本至少要翻一倍,更是证明了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强大。
中国车不断被日本人拿去研究,这在十年前几乎是天方夜谭,如今确实做到了,至少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日本汽车行业与媒体基本都承认了日本新能源的落后以及中国新能源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