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海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防小记者杜芷萱稿件点评一起去看斑海豹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本篇稿件是国防小记者杜芷萱参加年2月26日“我们去看斑海豹”活动后的来稿。稿件中黑色字体部分为杜芷萱同学原稿,红色字体部分为修改稿及稿件点评。

一起去看斑海豹

在第39界(“第39界”应改为“第38个”)“国际海豹日”来临前夕,12名国防小记者集结于(“集结于”应改为“来到”或“前往”)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参观斑海豹(救助过程),学习斑海豹保护知识。

斑海豹,也叫大齿斑海豹、大齿海豹,是在温带、寒温带的沿海和海岸生活的海洋性哺乳类动物,有洄游的繁殖习性,为肉食性动物,食物主要为鱼类和头足类。斑海豹是唯一能在中国海域繁殖的鳍足类动物,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渤海辽东湾是全球斑海豹八个繁殖区之一。

第一站——标本室,(“第一站——标本室,”可改为“国防小记者先来到标本室。”)一进门便见10只栩栩如生的海豹标本,或卧或立,憨态可掬。(研究院的老师们介绍说,)成年斑海豹的体重约公斤,全身生有细密的短毛,背部灰黑色并布有不规则的棕灰色或棕黑色的斑点,腹面乳白色,斑点稀少,雄兽略大于雌兽。展厅内,小记者们争先恐后的(“的”应改为“地”)抛出问题,研究院的老师们均耐心的(“的”应改为“地”)一一解答。

第二站——斑海豹救助基地。(“第二站——斑海豹救助基地。”应改为“国防小记者又来到斑海豹救助区。”)刚一进门,就看到左手边有几只小斑海豹,胎毛尚存,小记者们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的”应改为“地”)观看斑海豹,四目相对,大大的眼睛,所有人都被可爱的小斑海豹萌化了。(“。”可改为“……”)研究院的老师向大家介绍:(“:”应改为“说,”)因为人类捕杀、环境污染、食物短缺等原因致使斑海豹(种群)仅存余只。

此次活动恰逢元宵节,(“,”应改为“。”)在这个中国传统节日里,笔者不仅学到了关于斑海豹的知识,还了解了斑海豹(生存和保护)的现状,(“,”应改为“。”)带着研究院老师赠送的斑海豹小玩偶,笔者决心以后也要多多学习,保护小动物。(红字部分应改为“保护斑海豹和其他动物的知识,”)同时也呼吁大家:“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请爱护动物。(“。”可改为“!”)”

评语:这是作者参加“我们去看斑海豹”活动后的投稿。稿件整体延续了作者的写作习惯,段落之间的衔接比较自然紧密,文字比较流畅。

本篇文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文章第三段、第四段两段中的“第一站”、“第二站”,作者是想用以区分先在某处、后在某处,但这种写法显得过于“硬”,前后段落的衔接显得不自然,可以用先来到那里、后去了某处这样的语句来进行先后区分;

2.文章第三段、第四段中出现了三处“的”、“地”、“得”使用不当的地方,“抛出”、“解答”、“观看”都是动词,动词前面应当使用“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