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来啦
《神秘岛》
索书号
⊙I.44/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故事叙述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五个被困在南军中的北方人,其中一个还是个孩子,趁着一个机会用气球逃脱了。他们中途被风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但是他们并没有绝望,而是团结互助,运用大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从赤手空拳一直到制造出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等等,从而建立起富裕幸福的生活。
他们在一次意外中驯化了一只黑猩猩于普(Jup,又译杰普、朱普),还挽救了在附近另一孤岛独居了十二年而失去理智的罪犯艾尔通(故事见《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使他恢复了人性,成为他们的忠实的伙伴。
有一次,一群海盗来到了这个岛,并发match现了他们的存在,最后他们凭借智慧与神秘人的帮助打败了海盗。
这几个遇难者在荒岛上度过的岁月里,每当危难时刻,总有一个神秘人物在援助他们,这个人就是在他们到达之前就已住在岛上一个岩洞里的尼莫船长(《海底两万里》一书中的主人公、潜水船鹦鹉螺号的建造者)。
这些荒岛上的遇难者虽然什么也不缺,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返回祖国的努力。最后,在一次火山爆发中,这几个人都险些丧命,直到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特所指挥的"邓肯号"来接服刑了十二年的艾尔通回国,才将他们搭救。
回到美国之后,这几个"岛民"又重新开始他们在岛上建立的事业.
图书目录
第一部高空遇险
第一章
年的风暴--空中的人声--旋风卷走了轻气球--五位乘客--吊篮里发生的事情
第二章
南北战争中的事件--工程师赛勒斯·史密斯--吉丁·史佩莱--黑人纳布--水手潘克洛夫--夜间集合--暴风雨中出发
第三章
傍晚五点钟--失踪的人--纳布的绝望--往北寻找--小岛--恐怖之夜--晨雾--纳布游泳--陆地的景色--穿渡海峡
第四章
茨蟹--河口--"石窟"--继续寻找--常绿林--等待退潮--山岗上--木筏--回到海滨
第五章
布置"石窟"--取火--火柴盒--搜索海岸--通讯记者和纳布回来--一根火柴--一堆烈火--第一顿晚餐和海滨之夜
第六章
遇难者的物品清单--什么也没有--焦布--到树林里去--啄木鸟的逃脱--鹿的踪迹--锦鸡--松鸡--奇怪的钓丝
第七章
纳布还没有回来--通讯记者考虑的问题--晚餐--骇人的夜晚--可怕的暴风雨--夜间外出--和风雨斗争--离原来营地八英里
第八章
赛勒斯·史密斯还活着吗--纳布的追述--脚印--没法回答的问题--赛勒斯·史密斯的第一句话--证实脚印--返回"石窟"--潘克洛夫大吃一惊
第九章
有赛勒斯·史密斯在这里--潘克洛夫的尝试--摩擦取火--荒岛还是大陆--工程师的计划--在太平洋的哪个部分--在森林中--南欧松--猎捕水豚--吉祥的炊烟
第十章
工程师的发明--赛勒斯·史密斯所想的问题--向高山进发--火山土--角雉--绵羊--第一个高地--夜间露宿--火山锥顶
第十一章
在火山锥顶--火山口内--到处是海--看不见陆地--鸟瞰海滨--水路学和山学--岛上有没有人--给港口、海湾、海角、河流命名--林肯岛
第十二章
对表--潘克洛夫称心如意--可疑的烟--红河的河道--林肯岛上的植物和动物--山雉--猎捕袋鼠--刺鼠--格兰特湖--回"石窟"
第十三章
在托普身上找到的东西--制造弓箭--砖场--陶器场--各种不同的厨房用具--第一次煮肉--苦艾草--南十字座--重要的天文观察
第十四章
测量峭壁--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定理--海岛的纬度--到北部探险--蛤蜊场--未来的计划--太阳经过子午线--林肯岛的经度
第十五章
决定在岛上过冬--金属的问题--到安全岛上去探险--打海豹--捉住一只针鼹--无尾熊--什么叫做土法--炼铁--钢是怎样得来的
第十六章
重新讨论住宅问题--潘克洛夫的幻想--到湖的北面去探险--高地的北边--蛇--湖的尽头--托普的不安--托普下水--水底的搏斗--儒艮
第十七章
视察格兰特湖--暗流--赛勒斯·史密斯的计划--儒艮肉--使用黄铁矿石--硫酸铁--怎样制造甘油--肥皂--硝石--硫酸--硝酸--新瀑布
第十八章
潘克洛夫不再怀疑了--湖的出口--深入地下--花岗石里的道路--托普失踪--中央石洞--地下井--秘密--用鹤嘴锄--回家
第十九章
赛勒斯·史密斯的计划--"花岗石宫"的正面--软梯--潘克洛夫的梦想--香草--天然的养兔场--新住宅的用水--"花岗石宫"窗外的景色
第二十章
雨季--穿衣的问题--打海豹--制造蜡烛--"花岗石宫"里的工作--两座桥--从蛤蜊场归来--赫伯特从口袋里找到了什么
第二十一章
零下几度--到西南沼泽地区去探险--白狐--海景--漫话太平洋的未来--珊瑚虫--不断工作--我们的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打猎--潦凫沼地
第二十二章
陷阱--狐狸--西猯--风向转往西北--暴风雪--编篮匠--严寒--枫糖--神秘的井--计划探险--铅弹
第二部荒岛上的人
第一章
关于枪弹的谈话--制造平底船--打猎--在松树顶上--没法证明有人--纳布和赫伯特的战利品--把海龟翻过来--海龟失踪了--赛勒斯·史密斯的解释
第二章
初试平底船--海滨的遗物--水上拖运--遗物角--箱中的物件:工具、武器、仪器、衣服、书籍、器皿--潘克洛夫的遗憾--福音--圣经中的引文
第三章
出发--涨潮--榆树及其他树木--啄木鸟--森林景色--高大的有加利树--为什么叫做"寒热病树"--猴群--瀑布--夜宿
第四章
前往海滨--猴群--一条新河--为什么感觉不到潮水--森林海岸--爬虫角--赫伯特妒忌吉丁·史佩莱--竹子的爆炸
第五章
建议从南岸回去--海滨的形势--寻找假设的难船--空中的难船--发现天然小港--慈悲河岸的午夜--平底船漂走了
第六章
潘克洛夫的呼唤--"石窟"里的一夜--赫伯特的箭--工程师的计划--意外的说明--"花岗石宫"里发生的事情--队里来了个新仆人
第七章
计划--慈悲河上的桥--变眺望岗为岛屿--吊桥--丰收--河流--家禽场--鸽棚--两只野驴--大车--到气球港去
第八章
布料--海豹皮靴--制造棉花火药--园艺--钓鱼--海龟蛋--小杰普的进步--畜栏--猎捕摩弗仑羊--新兽类和新菜蔬--思乡
第九章
坏天气--水力升降梯--制造玻璃用具--面包树--多跑几次畜栏--增加了牲口--通讯记者的问题--林肯岛的精确位置--潘克洛夫的提议
第十章
造船--第二次麦收--打"考拉"--一种华而不实的新植物--看见鲸鱼--利用骨头--五月底--潘克洛夫心满意足
第十一章
冬--木槌--制造场--潘克洛夫坚定不移的意志--鲸鱼骨--怎样利用信天翁--未来的燃料--托普和杰普--风暴--家禽场遭受损失--到沼地去--赛勒斯·史密斯独自一人--探井
第十二章
船上的索具--狐狸的攻击--杰普受伤--杰普复原--船造好了--潘克洛夫的胜利--"乘风破浪号"往荒岛南部试航--意外的纸条
第十三章
决定出发--猜测--准备--三个旅客--第一夜--第二夜--达抱岛--搜索海岸--搜索森林--没有人--动物--植物--空屋
第十四章
物品清单--夜--几个字--继续搜查--动物和植物--赫伯特千钧一发--上船--动身--坏天气--理智之光--海上迷途--及时的明灯
第十五章
归来--讨论--赛勒斯·史密斯和陌生人--气球港--工程师的热诚--一件动人的事情--流泪
第十六章
没有解决的谜--陌生人的第一句话--小岛上的十二年--陌生人自言自语--失踪--赛勒斯·史密斯的信心--制造风磨--第一批面包--热心的举动--忠实的援助
第十七章
继续孤独--陌生人的请求--畜栏附近开辟的农场--十二年前--不列颠尼亚号的水手--被丢在达抱岛上--赛勒斯·史密斯的手--神秘的纸条
第十八章
谈话--赛勒斯·史密斯和吉丁·史佩莱--工程师的念头--电报--电线--电池--字母--美好的季节--小队的繁荣--照相术--雪景--林肯岛上的两年
第十九章
怀念祖国--可能的未来--考察荒岛海滨的计划--4月16日出发--从海上看盘蛇半岛--西岸的玄武岩--坏天气--黑夜来临--新事件
第二十章
海上的一夜--鲨鱼湾--信心--准备过冬--冬季提前到来--严寒--室内的工作--六个月以后--照相底片--意外的事件
第三部岛的秘密
第一章
失踪还是遇救--请艾尔通来--重要的讨论--不是邓肯号--可疑的船--预先戒备--船驶近了--一声炮响--双桅船在荒岛附近抛锚--黑夜来临
第二章
讨论--预见--艾尔通的建议--建议被采纳了--艾尔通和潘克洛夫在安全岛上--诺福克岛的罪犯--艾尔通的英勇尝试--探敌归来--六对五十
第三章
下雾--工程师的准备--三个阵地--艾尔通和潘克洛夫--第一只小船--另外两只小船--在小岛上--六个罪犯登陆--双桅船起锚--飞快号上的炮--绝境--意外的突变
第四章
居民们在海滩上--艾尔通和潘克洛夫在沉船中工作--早饭时的谈话--潘克洛夫的论点--细看双桅船身--原封未动的火药库--新的财富--沉船的结局--铁筒的碎片
第五章
工程师的谈话--潘克洛夫的伟大假设--高空的炮台--四门大炮--残存的罪犯--艾尔通的犹豫--赛勒斯·史密斯的慷慨心情--潘克洛夫的遗憾
第六章
计划探险--艾尔通在畜栏--到气球港去--潘克洛夫在"乘风破浪号"上发表意见--打电报到畜栏去--艾尔通没有回音--第二天出发--电报为什么不灵--一声枪响
第七章
通讯记者和潘克洛夫在畜栏里--赫伯特受伤--水手的绝望--通讯记者和工程师的商议--医疗的方法--还有希望--怎样警告纳布--忠实可靠的使者--纳布的回答
第八章
畜栏附近的罪犯--临时的措施--继续医治赫伯特--潘克洛夫的第一次欢欣--漫谈过去的事情--将来会怎么样--赛勒斯·史密斯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第九章
没有纳布的消息--潘克洛夫和通讯记者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吉丁·史佩莱的几次侦察--一块破布--信件--急忙动身--到达眺望岗
第十章
把赫伯特送回"花岗石宫"--纳布叙述全部经过--史密斯察看高地--破坏与毁灭--赫伯特的病情使居民们束手无策--柳树皮--致命的高烧--托普又叫了
第十一章
猜不出的谜--赫伯特复原了--岛上有待探索的部分--准备出发--第一天--夜--第二天--卡利松--一对食火鸡--森林里的脚印--到达爬虫角
第十二章
探索盘蛇半岛――在瀑布河口露宿――吉丁?史佩莱和潘克洛夫进行侦察――侦察归来――全体向前――敞开的门――有灯的窗户――在月光下
第十三章
艾尔通的叙述――老部下的阴谋――匪徒们霸占畜栏――林肯岛上的正义复仇者――乘风破浪号――在富兰克林山周围搜索――上部的山谷――地下的火山――潘克洛夫的意见――在火山口底――回家
第十四章
三年过去了――新船――大家的决议――小队的繁荣――造船所――南半球的严寒――洗衣――富兰克林山
第十五章
火山复活――美好的季节――继续工作――10月15日的晚上――电报――一个问题――回电――到畜栏去――通知――附加的电线――玄武岩的海滨――在涨潮的时候――在落潮的时候――山洞――夺目的光辉
第十六章
尼摩船长――他的第一句话――隐士的历史一一他的冒险――他的心情――他的同伴――海底的生涯――孤独――诺第留斯号中在林肯岛上的最后一个人――岛上的神秘圣人
第十七章
尼摩船长的临终――垂死人的心愿――送给一日之交的纪念品――尼摩船长的棺材――给居民们的赠言――最后的一刹那――海底
第十八章
居民们的回忆――恢复建设工作――年1月1日――火山顶上的烟雾――火山爆发的第一次朕兆――艾尔通和赛勒斯?史密斯在畜栏――探索达卡洞――尼摩船长向工程师吐露了什么
第十九章
赛勒斯?史密斯说明他的探测――积极进行造船工作――最后一次前往畜栏――水火之战――荒岛上残存的一切――决定让新船下水――3月8日的夜间
第二十章
孤立在太平洋里的岩石――林肯岛居民的最后避难所――束手待毙――意外的援助――怎么会来的和怎么来的――最后的恩惠――陆上的海岛――达卡王子――尼摩船长的墓地
精彩
年的暴风雨——从空中传来的叫喊声——在龙卷风中旋转的热气球——支离破碎的热气球——只能看见大海——五个乘客——在热气球里发生的种种——地平线的另一端——悲剧终于结束了
“咱们是要往上升吗?”
“不!不!是要下降!”
“比那还糟,赛勒斯先生,咱们要掉下去了!”
“这是最后一个沙袋了!”
“把重物扔下去!”
“热气球在上升吗?”
“没有!”
“我好像听到海浪的声音了!”
“底下就是大海了!”
“离咱们不超过英尺了!”
一个强有力的声音撕裂天空,在空中回荡着的只有:“把所有重物都扔出去……所有的!上帝保佑!”
以上是在广袤的太平洋上空发生的对话,那时将近下午4点,日期是年3月23日。
谁都忘不了那一年春分时东北风的强烈冲击,那时气压表一下子跌落了毫米。它引起了一场连续不断的风暴,从18日到26日就没停过。美洲、欧洲、亚洲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得有海里那么大,它从北纬35°斜穿赤道,直至南纬40°!它摧毁了城市!它将大树连根拔起!大水湍急,宛如怒潮,冲毁堤岸,船舶闲置一旁,法国验船协会给出的损伤数字就有好几百,龙卷风席卷之处,皆被夷为平地。数千人在陆地上被撕碎或被大海吞没。这一切都是这场狂暴的龙卷风肆虐后留下的证据。它所造成的破坏甚至超过了那两场可怕的飓风——年10月25日的哈瓦那飓风和年7月26日的瓜德罗普飓风。
然而,在海陆都经历这可怕的灾难之时,在混乱的高空中也同样上演着惊心动魄的惨剧。
实际上,热气球就像被带到龙卷风顶端的小球儿,仿佛被空中的漩涡抓住了一般,以每小时90海里的速度,在回旋的气柱里旋转。
气球下面的吊篮摇摇晃晃,海平面上弥漫着浓雾和水汽,因此,几乎让人看不清楚那里面还坐着五个乘客呢。
这个被风暴玩弄于股掌之中的热气球是从哪儿来的?它从世界上的哪一个角落升起?很明显,它不是在风暴中起航的。此外,这场风暴已经持续了五天,它的初期征兆在18日已经显现。因此,我们深信这气球必是从极远的地方来的,但它总不能一天就在风暴中走了海里吧?
不管怎样,站在乘客的角度上来说,出发之后,他们就无法估算所经之路了,因为他们已经毫无参照可言了。让人惊奇的是,尽管处在风暴暴虐的中心,他们却还没遭受风暴的凶残。他们飘来荡去,转来转去,却没感觉到自己在旋转,也没觉得自己左右摇摆。他们的目光无法穿越吊篮下堆积的浓雾。在他们周围,一切都是雾蒙蒙的。仿佛被云彩遮住了光线,已然分不出来白天黑夜。在这巨大的黑暗之中,没有光,没有人声,也没有海洋的呼啸,他们仿佛被困在了高空之中。唯有骤降之时,他们才意识到了危险,那就是他们正处在波涛之上。
然而,在扔掉了一些重物比如弹药、枪支、粮食之后,气球又升入了4英尺的高空。意识到吊篮底下就是大海之后,乘客们认为低处比高处更可怕,于是毫不犹豫地把哪怕最有用的东西都扔掉了,只为了不丢失一丁点儿氢气,氢气可是这个热气球的灵魂,支持着他们漂浮在深渊之上。
初夏的阳光并不像盛夏那样酷辣,初夏的美景与声音足以代表着夏,在初夏的陪伴下,夏天则像一首绝句,这首绝句不是李白的、不是王维的,也不属于任何朝代!是大自然编奏的,那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绝句!我们应该静静的聆听这首绝句,将它变为一种艺术!
片段
四个遇难的人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里,互相不安地观望着。赫伯特首先打破了沉默:“史佩莱先生,你是怞烟的,平时老是带着火柴,大概你没仔细找,再找找看,能有一根就行了!”通讯记者又在裤子、大衣和坎肩的口袋里搜寻了一遍,没有想到竟在坎肩的里层摸到一根小木棒。潘克洛夫不禁大喜过望,他隔着衬里捏着它,但是拿不出来。假如这真是火柴,那么这就是唯一的一根,必须非常小心,千万不能碰掉火柴头。“让我试试看,好吗?”孩子说。于是他灵巧地把小木棒拿了出来,并没有把它弄断,这根火柴本身虽然不值一文钱,但是对这些可怜的人说起来,却是非常宝贵的。这根火柴还没有用过。“哈哈!”潘克洛夫喊道,“有一根就跟有一整船火柴一样!”他拿着火柴,领着他的同伴们,往洞里走去。在有人居住的地方,这样的火柴被随意浪费的太多了,那值不了多少钱;但是这一根在使用的时候,却必须极度小心。水手首先确定它是干燥的,然后说:“必须预备好引火纸。”史佩莱犹豫了一下,然后从笔记本上撕来,说:“拿去。”潘克洛夫从通讯记者手里把纸接过来,跪在柴堆前面,架起木柴,下面垫了一些枯草、树叶和干燥的地苔,这样使空气流通,就容易把干柴点着了。
于是潘克洛夫把纸卷成一个圆锥形筒,象在有风的地方吸烟似的,把纸筒插到地苔里去。然后他捡了一小块粗糙的石头,仔细地擦了擦,他屏住气,心头乱跳,轻轻地在石头上划火柴,划了一下没有划着。原来潘克洛夫怕碰掉火柴头,不敢使劲。
“不成,我干不了这个活,”他说,“我的手直发抖,火柴划不着。不行,我不干了!”于是他站起来,要赫伯特代替他。的确,这孩子有生以来也没有这么紧张过。当日普罗米修斯上天偷火的时候也不会比他更紧张。然而,他并没有犹豫,拿起火柴来就划。火柴哧的一声响,接着就燃起一小团蓝色的火苗,冒出一股呛人的烟来。赫伯特不慌不忙地使火柴向下倾斜,这样它就着得更旺了。然后他把火柴放在纸筒里,几秒钟以后,纸筒和地苔都点着了。水手用嘴使劲吹气,一分钟以后,干柴发出爆炸的声音,一堆熊熊的烈火在黑暗中燃烧起来了。“谢天谢地!”潘克洛夫站起身来喊道,“我从来也没有这样紧张过!”平板石构成一个极妙的火炉。炉里的烟很容易地通到狭缝外边去,烟囱拔着火,不一会儿,“石窟”里就温暖舒适了。现在他们必须十分小心不让篝火熄灭,永远要留一些红火炭。他们有大量的木柴,而且随时可以补充新的燃料,因此只要随时注意就行了。潘克洛夫首先就想利用炉火做一顿比生蛤蜊富于营养的晚餐。赫伯特拿了两打蛋来。通讯记者倚在一个角落里,一言不发地瞧着他们做饭。他脑子里旋绕着三个问题。赛勒斯还活着吗?要是还活着,那么他在什么地方呢?如果没有摔死,怎么他没有想法子表示他还在这儿呢?这时纳布在海滩上独自徘徊。他简直象丢了魂似的。潘克洛夫知道五十种做蛋的方法,但是这一回却不能由他任意选择了,他只能把蛋焖在火灰里。五六分钟以后饭就做得了,水手把通讯记者喊过来吃他的那一份晚餐。这就是遇难的人在这无名的海岸上吃到的第一顿美味。焖蛋非常好吃,加上蛋里含有人们不可缺少的各种养料,于是这些可怜的人感到心满意足,吃了以后也觉得有精神了。要是吃一顿团圆饭该多好啊!如果从里士满逃出来的五个人一个也不少,都坐在“石窟”的干沙地上,围在噼啪作响的旺盛的篝火前,他们会怎样感谢上苍啊!然而他们一致公认的领袖,最博学多才的赛勒斯-史密斯竟失踪了!他死后连个坟地也没有。第二段:
将近三点钟的时候,树林间又飞来了另外一群鸟,它们在林中的杜松上啄食芳香的松子。突然森林里传出喇叭似的一阵长鸣。这种奇怪而响亮的鸣叫是由美国常见的一种带颈羽的松鸡发出来的。他们很快就看到好几对,这些松鸡有着鲜艳的栗色羽毛,中间点缀着深褐色的斑点,尾巴的颜色也是一样。有几只松鸡脖子上有两片象翅膀似的肉瓣,赫怕特认得这是公的。这种鹑鸡类的动物大小跟普通鸡差不多,而肉味却比笋鸡还要鲜美,潘克洛夫打定主意至少要捉一只。然而要想捉到它们却很困难,因为这种松鸡不容易接近。试了几次,一只也没有捉到,只是把它们吓得一阵乱飞。于是水手对赫伯特说:“既然它们会飞,逮不着它们,我们就只好用绳子来钓了。”“象钓鱼似的钓松鸡吗?”赫伯特听了这个提议以后,惊讶地喊道。“是的。”潘克洛夫一本正经地回答说。他已经在草丛里发现了六个松鸡窝,每个窝里有三四个蛋。水手十分小心地不把鸡窝弄坏,他知道松鸡一定会回来的。他就打算在这些窝的旁边布置绳索——不是圈套,而是真正的钓丝。他把赫伯特带到离鸡窝几步远的地方,在那里小心地安排了一套奇特的装置,这只有依萨克-华尔顿的门徒才会使用。赫伯特很感兴趣地看着他工作,但是还不大相信他能成功。钓丝是用细爬藤接起来的,每根长十五到二十英尺,潘克洛夫从一棵矮小的刺槐上把粗大结实的倒刺扳下来,绑在爬藤的一头当作钩子。把在地面上爬动的大红毛虫当做钓饵。
安排完毕,潘克洛夫悄悄地从深草里走过去,把绳子带钩的一端放在鸡窝附近,然后拿着绳子的另一端走回原处,和赫伯特一起藏在一棵大树后面,他们耐心地在那里等待着。必须说明,赫伯特觉得潘克洛夫的这个发明是不见得能够成功的。整整过了半个钟头,还没有动静,又过了一会,果然不出水手所料,有好几对松鸡回到窝里来了。它们一面走,一面在地上找东西吃,毫不怀疑附近有猎人,原来猎人考虑得周密,躲到下风去了。这时赫伯特觉得非常有趣,他屏住了气。潘克洛夫瞪着两眼,张着大嘴,撅着嘴唇,好象正要吃松鸡肉似的,几乎连气也不敢出。这时候,松鸡在钩子附近走来走去,丝毫没有注意地上的钓饵。于是潘克洛夫轻轻地拉了几下绳子,钓饵微微一动,虫子就好象还活着似的。水手心里显然比钓鱼的人着急得多,因为钓鱼的人看不见水里的鱼。绳子一动,松鸡就被吸引过来了,它们用嘴啄食钩子上的食饵。几乎是同时,有三只贪吃的松鸡,连虫带钩地把食饵吞了下去。潘克洛夫敏捷地把绳子巧妙地一抖,三只松鸡扑着翅膀被钩住了。“哈哈!”他一面喊,一面向野禽跑去,马上把它们捉住。赫伯特高兴得直鼓掌,他还是第一次看见用绳子钓鸟,但是水手却很谦虚地说,这在他已经不是创举了,而且发明的荣誉也不属于他。第三段:冬季来临了,这里的六月相当于北半球的十二月,当前的大事就是做又暖和又结实的衣服。他们已经把畜栏里摩弗仑羊的毛剪下来了,现在需要把这些宝贵的纺织原料织成毛料。赛勒斯-史密斯既没有刷毛机、梳毛机、磨光机、绷架、绞丝机和纺织机,又没有自动纺车和织布机,因此只好采用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来代替纺织工序。他打算利用羊毛纤维的特点——在强大的压力下,这种毛质纤维会粘在一起——用简单的方法制造毛毡。毡的制造过程非常简易,羊毛压缩得愈紧,就愈能保暖。摩弗仑羊的毛很短,用来制毡非常合适。工程师在伙伴们的协助下,——潘克洛夫只好再度把造船工作搁在一旁——开始了准备工序,这道工序的目的就是清除渗透在羊毛里的脂肪和油质,也就是兽脂。清洁工序是这样躁作的:先把羊毛放在盛满水的大桶里,保持着70度的温度,浸了二十四小时以后,再拿出来在小苏打溶液里彻底洗清,等它挤干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压榨了,也就是说,可以用来生产出一种结实的毛料了,这种毛料当然是粗糙的,拿到欧美的工业中心去不值一文,可是在林肯岛的市场上,它却非常受人重视。这种制造毛料的方法,一定在很早以前就有人使用了,事实上,最原始的毛料就是用现在史密斯打算采用的方法制造出来的。在制造压榨羊毛的机器时,史密斯又施展了工程师的本领;他知道应该怎样巧妙地利用海滩上瀑布的机械动力——这种动力直到目前还没有人利用过——来发动一台水力压榨机。没有比这个更简单的了。把羊毛放在凹槽中间,用沉重的木槌不断交替地捶击,这就是他们要做的机器。几世纪以来,人们一直采用这种机器,直到后来发明了压滚,人们才开始不再捶打,而采用了有规律的压滚方法。这项工作在赛勒斯-史密斯正确的指示下,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他们事先把羊毛用肥皂水浸过,一方面便于交织、压榨和使羊毛柔软,另一方面又可以免得羊毛在捶击以后会收缩,等羊毛从压榨机里出来之后,就成为厚毡了。羊毛原材料本来很粗糙,由于交织的细密,结果制成的毛料不但适合做衣服,又适合做被毯。当然,这既不是美丽诺呢、细毛呢、开斯米、花毛呢、纺绸、缎子、丝毛呢、驼绒、呢子,也不是法兰绒。这是“林肯毡”,林肯岛上的一种工业品。居民们现在有温暖的衣服和很厚的被子,他们可以毫无顾虑地迎接-年的冬天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