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海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到此一游背后体现社会病民众敬畏心越来越弱 [复制链接]

1#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到此一游”背后体现社会病 民众敬畏心越来越弱


“丁X昊到此一游”事件,一时引发了国民素质的新一轮批判。


在被指责为个人素质低下的声音里,丁X昊也许受到了人生第一次实实在在的教训。


疾风暴雨式的舆论风暴,提供了一次观察转型期国民心态的好机会。但显然,“到此一游”里面,犯的不仅是个人病,更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病。


野蛮抢占道德制高点攻击丁X昊的喧嚣,其方式与形式已经背离了此前的初衷,这让病因显现:理性、成熟的公民社会,不应该这样充满道德亢奋的指责、谩骂。或许用文明的方式去传播文明,才能育化更多的文明。而这一事件中反衬出国民更加缺失的,还有从小就缺少的公民对公共空间、历史文明承载物尊重的公民教育和公民精神。


“到此一游”或许是人类共有的心态,但文明程度越高,才能克制得更好,隐蔽得也更好。


涂鸦的共通心理


“到此一游们,你们要火了!”5月25日,友“小狂浪区”在微博上写下这句话。因为这天,人们已经被微博上爆出的“丁X昊”涂鸦事件所惹怒。


事情皆因友“空游无依”5月24日深夜的一条微博。该微博配图显示,埃及神庙一处距今3500多年的浮雕上,被人用中文歪歪斜斜刻了“丁X昊到此一游”。仅两分钟后就有人回复:“的确让人难过,希望它成为另一种历史,真正已经过去。”


24小时内,这条微博被转发超过9万次,评论达1万多条。


紧接着,舆论继续演进。更多的“到此一游式”的涂画被友们扒拉了出来。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伦敦圣保罗大教堂里“国安是冠军”的涂鸦被翻出来,宋寅在甘肃东千佛洞壁画上的题字留名,也在尘封13年后被曝光。


一场关于在景区涂画“到此一游”的争论,从微博等络平台一下席卷整个舆论场。“中国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也因丁X昊的一笔题字,意外被唤起。”人民舆情分析师董海博5月27日在一周舆情综述中总结。


其实唤起的不仅是文物保护意识。很多人将景区涂画归结为国人“素质低下”问题,并对此进行了猛烈炮轰。但有心理学专家表示,很多人批评这是个人素质问题,其实不然,这更多的是种人类本性的体现,对此不能一味批判。


“胡乱涂鸦可以算是一种共通心理,一方面是彰显人们追求自我、突显自我的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向他人传递信息、留作纪念的方式。”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任衍具告诉齐鲁晚报,之所以涂鸦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很大程度是因为其所具有的“人类共通”的心理。


其实,涂鸦并非中国游客的专利,很多外国人也喜欢在景区涂鸦。友“子夜的昙”告诉齐鲁晚报,她到过不少国家旅游,发现“外国人比中国人还喜欢涂鸦。日本人在意大利教堂涂鸦,已经公开道歉过好多次了”。


“不能仅仅以中国游客的素质问题,来概括所有的景区涂鸦。”“子夜的昙”认为,敢在3500年历史的文物上留下痕迹,也确实需要勇气。


“破窗效应也不容忽视。”对于涂鸦在景点大量出现,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胡慎之将“破窗效应”归为原因之一。所谓“破窗效应”,意思是一栋房子如果窗户破了,却没人去修补,那么此后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被人砸破;如果窗户完好无缺,则很少有人愿意成为第一个砸破窗户的人。


“很多人上学时都有过在课桌上刻字留名的经历,绝大部分人都是基于‘破窗效应’从众跟风,追随前辈们的脚步。”胡慎之笑言。


意外的价值


“这次埃及神庙涂鸦事件之所以影响这么大,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对在景区乱写乱画的意见积累时间太长了。”5月30日晚,人民舆情分析师董海博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说。


其实不用刻意去找,随意在国内一个景点都很容易发现诸如“XX到此一游”的涂鸦。


“如果哪个景区能够干干净净的,那真是奇迹了。”一位友感叹。


很明显,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些景区的涂鸦并非现在才留下的。在各地的名山大川早就留下了古人的“墨宝”。但与今人随意涂画不同的是,古人刻下的东西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价值。


“古代很多文人在游览了壮观秀丽景点后,会吟诵诗词,有时候就会刻到景点旁边。”5月31日晚,山东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专门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仝艳锋博士告诉齐鲁晚报,严格来说,这些刻在景点的诗词也算涂鸦,“只不过它们的历史及文学价值比较高,对后代而言也是珍贵的档案记录。”


仝艳锋举例说,前几年他在负责修复济南一处古建筑群的时候,曾意外发现过民国时期的游客在壁画周围的涂鸦。“这些涂鸦有几十条,最集中的一块地方有16处民国时期的铅笔字迹,最早的形成于民国26年,最晚的形成于民国31年。”


“涂画基本上没有破坏文物的价值。”仝艳锋说,这些记录内容中提及了全福北小学、卧牛山小学、茂雅芳小学、北全福等地名和机构,对历史和考古学家来说,这些刻在景点周围的铅笔字迹为上述机构的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记录。


“可以说,这些涂鸦本身就是珍贵的历史遗迹。”仝艳锋认为,正是基于此,后来在修复壁画的过程中,他们把这些涂鸦也作为重要的历史记录保护了下来。


不过,仝艳锋强调,这些涂鸦与一些知名大家在风景点题写的方式类似,都是写在壁画的空白位置,没有破坏文物的价值,“民国时期的游人相对还是比较讲文明的。”


理性的公民社会


不应一味指责谩骂


“这是观察转型期国民心态的一次典型事件。”人民舆情分析师董海博认为,跟以往众多络事件一样,此次事件也是由微博等自媒体首先爆出,随即传统媒体快速跟进,并被大量转发、评论。


但舆论很快抢占了道德批判的制高点,企图倒逼素质的提高。


“耻辱”、“丢人”、“没素质”等字眼被加在“丁X昊”身上,更有络上的毒舌建议“把丁X昊童鞋制成木乃伊,在其亚麻裹尸布上写下八个墨笔大字——图坦卡门到此一游”。无所不能的人肉甚至连他所在学校等个人信息也公布出来,被殃及的还有“丁X昊”曾读的南京游府西街小学,打开被黑的官,跳出一个弹窗,显示“丁X昊到此一游”,点“确定”后才出现页内容。


在这场疾风骤雨般的舆论风暴中,“道歉”、“痛哭一夜”成为当事人微弱的回应。


“饶过他吧,这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道德的大棒认定丁X昊“丢脸丢到国外”而有损国家荣誉时,有友在微博上留言。


友“叫兽易小星”认为:在埃及文物上刻字的孩子是很可恶,但是把这么一个未成年人的照片公布出来,号召民对其人身攻击,这样的行为,远比在埃及文物上刻字更可怕——孩子只是在毁物,而大人在毁人。有这样可恶的成年人,当然就有这样可恶的孩子,须知道,愚蠢和年龄无关。


“事件的主体是个未成年人,以人肉搜索的形式来对待一个孩子,是否妥当?”董海博向齐鲁晚报表示,更令他觉得值得商榷的是,很多媒体在报道此事时,并未对这个名字采取隐私化处理,其实对他造成了二次伤害。


“人肉暴力难道不是一种刻字?教化其实无声,倘若我们每个成人都自律自爱,匡正社会风气,孩子的健康成长该更有保障。”在最早爆料者“空游无依”的微博上,友“望月者”认为,与其各种哀叹谴责声讨,不如反躬自省,这样“到此一游或可休矣。”


络的声音,本意在于给这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次教育的机会。但教育的方式却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更为理性、成熟的公民社会,而不是这样站在道德高地进行指责、谩骂。或许这件事,能够成为我国文物保护史上值得记载的一个历史节点。”董海博认为。


用文明的方式去传播文明,方会育化更多的文明,而大人如果文明,孩子就可能不会野蛮。


文明程度越高,


克制得越好


“很多人批评这件事,是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纵观微博及传统媒体对“丁X昊”事件争论全过程的董海博认为,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显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既要堵,又要疏。”针对景区涂鸦的问题,长期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仝艳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仝艳锋向齐鲁晚报解释说,所谓堵就是加强景区自身管理。“比如多设置摄像头,加强安保巡逻,多做宣传,尤其是在游客刚刚进入景区或文物古迹的关键部位的时候。景区还要及时清理已有的涂鸦,以防止后来者效仿。”


疏的另一个重要层面,则是在景区设立“涂鸦墙”。“韩国以及欧美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涂鸦墙。”“子夜的昙”告诉齐鲁晚报,在这些墙上涂鸦,既能满足一些人的表现心理,同时又能保护珍贵的历史文物。


仝艳锋认为,更重要的是疏,首要的是进行文物知识保护的普及教育。


一位长期驻埃及的媒体说,极少见到当地人在文物古迹上随意写画,埃及旅游局负责国内旅游市场开发的萨伯利对此解释说,这与埃及国内非常注重文物保护意识有关。


以浪漫著称于世的法国人,同样对文物保护非常重视。在法国无论多小的孩子,只要在公共场所喧哗、打闹,或是乱涂乱画,都会被家长严肃批评,甚至被要求当众道歉。因此,大多数法国人从小就养成了保护文物古迹的习惯,知道乱涂乱画会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麻烦。


“但我国却在这方面做得不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内文物界专家告诉齐鲁晚报,尽管我国历史悠久,文物景点繁多,但却未从根本上树立起文物保护的意识。


“很多地方政府目光短浅,片面追求短期的明面上的效益。”该专家认为,这样会在客观上影响整个社会的心理,容易使得民众“对文物古迹的敬畏心越来越弱。”其直接结果之一,就是乱写乱画。“要治本,必须从教育做起,这样反过来才能对社会风气产生积极影响。”


最重要的是,社会缺失的是如何从小就培养公民对公共空间、公私财物、历史遗产的尊重,具体而言,这是公民教育和公民精神的缺失。


更多舆论的声音认为,谴责神庙刻字,实际上是个社会自我教育、文明观念普及的过程。一个社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一件件这样的事让其成员变得越来越文明,并最终成为文明礼仪社会的。


知名旅游学者刘思敏认为,景区涂鸦是一种“炫耀心理”,这种心理是人类共有的,但国家的文明程度越高,克制得越好,隐蔽得也越好。刘志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