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稿件是国防小记者姜皓铭参加年2月24日“保护海洋环境,感受海洋文化”活动后的来稿。稿件中黑色字体部分为姜皓铭同学原稿,红色字体部分为修改稿及稿件点评。
参观海洋监测中心有感
今天(“今天”应改为“2月24日上午”),我(“我”应改为“笔者”)随着小记者(“随着小记者”应改为“跟随国防小记者”)一行人来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学习了很多海洋知识,包括赤潮的形成、风暴潮、海冰的形成,以及三大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
赤潮是因为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使海洋里的细菌或微生物大量繁殖、大量聚集而形成的海洋变色,而且它们含有毒素,会使生物死亡。除了赤潮,还有一个知识让我(“我”应改为“笔者”)大吃一惊:大多数海洋生物身体中有微塑料,(“,”应改为“!”)老师还讲到每一吨海水(“每一吨海水”应改为“每公斤海盐”)中有个微塑料,这个惊人的数字让我(“我”应改为“笔者”)联想到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地球正在一点点被破坏着!(红字部分应改为“环境也会报复我们的!”)
我(“我”应改为“笔者”)觉得保护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排放污水会对海洋造成污染,所以要尽量少排放,并且要及时清理。(红字部分应改为“尽量少用化工类清洁剂和洗护用品。”)老师说以前海边有很多斑海豹,甚至还有鲨鱼呢!如果人类早点发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就有更多原生态的环境了。
我(“我”应改为“笔者”)问了父母,他们小时候并未受到这样的教育,所以我(“我”应改为“笔者”)既然知道了,就要从自我做起,从小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保护我(“我”应删去)身边的小环境,每一个人都做到了,我们的大环境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评语:这是作者参加“保护海洋环境,感受海洋文化”活动后的投稿。整篇稿件文字流畅,段落分配合理,中心内容突出,夹叙夹议。
本篇文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文章第一段中的“今天”应改为准确的日期。如果光说“今天”,这篇稿件哪天看,“今天”就是当天的日期,所以,应当写明准确的日期;
2.如果不是日记文章中的“我”,尽量用“笔者”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