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自然保护地周边的绿色发展模式
解焱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Doi:10./j.issn.-..08.
自然保护地(包括国家公园)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目前占全球陆地14%,海洋5%;未来很快将达到陆地20%,海洋10%。它们是专门为长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相关文化遗产而进行管理的地方。国家公园和大部分的其他自然保护地的管理由国家财政支持,小部分由当地社区或者公益组织甚至个人进行管理。大部分区域排斥人类的任何干扰,小部分区域有受到严格控制和管理的旅游和以当地居民为主的可持续利用,目的是为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维持自然健康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包括清洁的水和空气、防御风暴、调节气候、保护当地人生计及其文化遗产、游憩和精神灵感的源泉等。因此,自然保护地在当前人口和消费水平迅速增长、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退化、气候变化等重大威胁情况下,对人类的生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的主题集中在自然保护地周边——这个特殊的经济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自然保护地地处偏远,过去在交通和网络还不太发达的情况下,这些地方信息闭塞,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往往保持着比较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与自然环境比较协调。但是最近10年,村村通公路、网络无处不覆盖之后,当地人看到外边世界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地方都纷纷效仿现代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对良好自然生态的破坏:多样化自然农耕系统转变为规模化农业,农药化肥大量引入污染环境,外来物种(甚至入侵物种)普遍替代传统作物品种,旅游发展带来垃圾、人为干扰和栖息地破碎化,进入自然保护地偷猎野生动物、非法采集药材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地方的破坏,已经严重威胁到自然保护地内的生态,也极大地降低了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成效。这样的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将更加突出,因为国家公园将是最严格的自然保护地类型,而国家公园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其面积大部分都会非常大,如已经建立的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12.31万平方千米,大熊猫2.71万平方千米、虎豹1.46万平方千米、祁连山5万平方千米等,未来还将建立更多的大型国家公园。巨大的范围不可避免地有大量人口,比如大熊猫国家公园内涉及17多万人口,周边人口更多。
因此,自然保护地周边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被逐步提到议事日程。年,我第一次提出了“保护地友好”的概念,目标是推动自然保护地周边的经济发展转型,由过去通常的现代化发展方式,转变成为更加生态、绿色的发展方式。绿色发展方式在全球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自然农法等不用多说,大家都比较清楚。另外还有包含更多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的认证,如符合“雨林联盟”(RainforestAlliance)订立标准的农场,联盟会对该农场及其周边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对农药的使用作一些限制,并对废弃物管理等基准进行评估,唯有通过评估并被认证的产品,才能称为“雨林联盟认证产品”;由美国史密森尼学会迁徙鸟类中心(SmithonianMigratoryBirdCenter)的生态学家建立起来的“鸟类友好”(BirdFriendly)认证标准;野生动物友好企业网络(WildlifeFriendlyEnterpriseNetwork)也有了10年历史,在北美、南美、非洲和亚洲都发展了野生动物友好旅游和农产品等;另外,还有“国际公平贸易认证”(FairTrade)海产品、棕榈油等相关认证系统,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保护地友好的发展方式通过国内外环保民间组织的推动,也有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例如:山水伙伴推动的熊猫森林蜜,正在四川、甘肃和陕西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周边发展起来,形成自己的品牌。这些认证以及各种友好型的生产方式都应当引入自然保护地周边,推动保护地周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支持自然保护地的保护。
因此,我们把这些各类在自然保护地周边实施的绿色发展方式,综合归纳到“保护地友好发展方式”中,即在自然保护地周边,采取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友好型的发展方式,有效缓解自然保护地及其周边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激励当地社区、企业以及城市大众,参与和支持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保护。保护地友好发展涉及产品类型非常多元化,包括天然林下非木材产品、种植产品、养殖产品、手工艺品、生态旅游、科普教育、农家乐、文化产品、水资源及其他生态服务功能等。
围绕这样的理念,我们推动了很多案例,自年至今,已经推动了50个左右的自然保护地周边开始实施保护地友好发展。年6月至今一年时间,由于桃花源基金的大力支持,保护地友好体系直接支持了20多个保护地友好产品。经统计,这些生产者总销售额超过了万元,值得高兴的是生产者自主销售情况普遍良好,桃花源和保护地友好体系的销售起到了辅助支持作用。这里着重介绍3个案例,为大家呈现出保护地友好发展形式的多样化: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的大雁米,是友好型农产品的案例;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友好村寨规划是村寨整体区域友好发展规划的案例;四川省大熊猫生态旅游线路是在保护地周边引导友好型的旅游发展的案例。
摄影:吴承照
案例1.吉林省珲春市敬信镇的大雁米
敬信湿地位于中俄朝三国边境地区的天然湿地,吸引每年迁徙经过此地的数以十万计候鸟停歇、补食,甚至留下来养儿育女。敬信湿地的周边山林中,更是常年生活着东北虎、狍子、黑熊、野猪等野生动物。保存完好的森林中流出的纯净无污染的山泉水,在山下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沼泽、湿地约余公顷。湿地灌溉了公顷水稻田,养育了当地多人口,成为难得的鱼米之乡,也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重要食物。这里不仅是大量候鸟的栖息地,同时也是野生图们江红莲、大马哈鱼、斑海豹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长乐园。但是,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实施,大量的湿地被开发,大量的水源被污染,留给鸟儿安全停歇的地方越来越少,敬信湿地成为为数不多可以歇脚的地方之一,来到这里的鸟儿们越来越多,取食农民水稻的事件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原本的和谐关系被打破,一些不堪损失的农户会使用爆竹驱赶候鸟,甚至用鸟网、毒药捕杀候鸟。而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也会导致水体、土壤的污染。甚至年“五一”节期间发现播种的稻谷毒死了大雁。
年,在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保护地友好课题组的帮助下,当地农户林魁等人开始尝试生产保护地友好大雁米,回归传统耕作方式,放弃农药、化肥,避免环境污染,为人类和鸟儿们生产出更加安全健康的粮食。大雁米的生产直接减少了化肥、农药等污染物(每年减少使用千克复合肥、千克尿素、20千克除草剂、6.85千克杀虫剂、6.85千克杀菌剂)对这些野生动物以及水体、土壤的危害,部分销售利润还支持当地社区居民建立了自己的巡护队,长期开展野生动物巡护救助、打击盗猎的保护行动,现在他们已经成为在当地最为活跃的民间保护组织。
案例2.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友好村寨规划
海南省拥有我国最大的热带雨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海南岛丰富的动植物,80%以上都集中在中南部热带雨林区。五指山为海南最高峰,海南第一山,也是海南万泉河、昌化江的发源地和分水岭。水满乡就在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旁边。年,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保护地友好课题组开始在水满乡推动保护地友好发展,当地已经发展了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的水满茶和山兰稻等友好产品。年底,我们又应毛纳村第一书记的邀请,帮助毛纳村制定保护地友好村寨的发展规划。
毛纳村小组是五指山市水满乡毛脑村委会6个自然村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山地资源、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美丽的田园风光。全村共有32户人。我们组织当地专家,对毛纳村进行了考察,编制了《毛纳村保护地友好村寨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在充分了解毛纳村地理环境、生物多样性状况和与五指山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性基础上,抓住毛纳村拥有的独特、稀有的“山-湿地-河流”综合体系,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价值,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共赢。从山上到山下、水边到村里,建立科学合理分区管理,形成完整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护地,并针对划分的不同分区,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护及发展措施。围绕水源保护为核心,依据水系特性建立起源头监测、径流修复、湿地营造、河流保护四位一体的保护与开发协调方案。
根据专家组的考察发现,因为毛纳村保存相对较好的河流使得毛纳村在生物多样性上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水獭和海南鳽是毛纳村的“明星物种”,它们都是依赖河流生活的物种,因此河流在毛纳村的生态地位非常重要。水满河毛纳村河段的生境尚好,水中的鱼类也挺丰富(可以从村民下网捕鱼的渔获看得出来),水边植物比较茂密,是毛纳村最有价值的生态资源,弥足珍稀。水獭在整个海南岛都很难找到,但是年在毛纳村多次发现水獭踪迹,这里可能是海南恢复水獭种群的最后希望,对海南的水獭研究和保护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海南鳽是世界上公认的鸟类濒危物种,因第一个模式标本于年采自海南岛的五指山而得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世纪60年代初期,华南动物考察队曾在海南做过多次调查,时间长达数年,也仅在中部山区采到了两只标本。此后海南岛一直再没有关于该鸟踪迹的报道。毛纳村的河流生境是海南鳽比较典型的栖息地,很有可能会有海南鳽栖息于此。针对这些重要发现,我们特别提出了设立毛纳村水獭保护区,开展定期巡护等工作;在后山水源森林建立毛纳村社区保护地,保护水源;建议帮助村内农民转型,改变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发展旅游业,发展特色养殖业,保护当地动植物资源。该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成为未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材料,将帮助毛纳村制定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规划。
案例3.四川省大熊猫生态旅游线路
自然保护地拥有迷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者有着冒险和艰辛励志的故事,友好产品不仅健康,更是稀缺并附带浓烈文化气息。因此,自然保护地周边具有极大的潜力成为旅游目的地。让旅游变成支持自然保护地保护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保护地友好理念应用的重要内容。我们已经示范了东北虎冬季清套、荣成大天鹅保护以及保护大熊猫等生态旅游路线,不仅让旅游变得更加丰富,也成为教育和发展城市中对自然保护地支持人群的途径。四川大熊猫生态科考就是带着城市人,跟着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用旅行的方式参与保护大熊猫。将自然教育的理念与大熊猫保护相融合,在体验舒适的生态之旅同时,还将亲身参与生态保护,读懂自然奥秘!活动内容包括探访都江堰大熊猫基地,了解大熊猫习性和救助知识;进入熊猫村跟村民一起采竹子,编竹器,了解竹林的故事,竹子既是大熊猫的食物,又是当地生活的一部分;品尝竹林美食,夜游熊猫村;大熊猫栖息地观鸟、观花,清晨静听野生动物歌唱,采集标本拓一片植物模型;古宅探访,一起烘制传统梅干,做点熊猫村的农活;学习户外知识,野外找动物,为大熊猫栖息地贡献一份力等丰富的活动。保护地友好型旅游特点可以总结为:
?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相对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地,参与者能够获得的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20~40人),限定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这样既有利于游客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目的地造成破坏。
?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大自然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了解保护工作的秘密和艰辛。
?让旅游者直接与当地社区交流接触,推动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同时感受和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
保护地友好理念的推动将支持生态关键区域(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有效解决保护地及其周边保护与发展的主要矛盾,通过增加当地社区友好型经济的收入,抑制各种对生物多样性有威胁的生产、生活方式;以保护地友好产品为载体,可以有效联通大众,由他们以付费的方式购买、使用和感受,就能有效地宣传、触发、引导公众感知、理解、支持、主动参与保护(而不仅仅是科研或单纯保护机构的保护),为保护事业提供强大的社会力量;鼓励和保护本地物种,控制和杜绝各类有毒有害物质,支持自然保护地周边的减贫扶贫,保护农业种质资源多样性;为了确保产品生产过程有利于保护的目标,将引导各类保护相关的科研、监测、评估、监督等项目和力量汇聚到自然保护地,以提升保护地的管理和科研水平。
总之,自然保护地周边应当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特殊的经济带,制定和实施能够激励保护地友好发展的政策;推动各种生态保护和扶贫相关援助资助项目,如生态补偿资金、扶贫资金、国际援助等,支持保护地友好型产品生产;推动协调地区和全球贸易政策,鼓励在现有或新建相关贸易平台上增加保护地友好产品贸易额,推动形成全球性销售平台。相信保护地友好发展理念的推广,不仅将让自然保护地得到更好的保护,也会让周边社区从友好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让城市居民享受到来自最健康生态环境的产品,带动他们积极参与和支持自然保护。
(作者系该所副研究员,博士,保护地友好体系创始人;收稿日期:-06-01)
引用本文:
解焱.自然保护地周边的绿色发展模式[J].旅游学刊,,33(8):9-1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