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海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布偶猫的毛色花色遗传知识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布偶猫的“颜色”是非常丰富的,当然这里是广义上的颜色,实际上,布偶猫的“颜色”由至少2部分内容组成:

颜色(狭义的):海豹色、巧克力色、红色等

花色:重点色、手套色、双色等

另外,可能还再以上2部分的基础上叠加第三种元素:

花纹(也可以理解为第二花色):比如山猫纹、玳瑁

所以布偶猫的“颜色”种类是一个不小的系统,各有关的基因之间,也通过不同的配合,来让布偶猫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潘多拉布偶猫要分享这篇文章给大家了解一下布偶猫的颜色、花色遗传知识:

毛色

布偶猫的毛色种类非常多,家猫中的八种基本色都可以在布偶猫中找到,包括:黑色(海豹色)、巧克力色、肉桂色、红色、蓝色、淡紫色、米黄色和奶油色。其中后四种是前四种所对应的稀释色(关于稀释色在下面会详细说明)。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毛色的认定各个协会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例如TICA承认所有的八种毛色,但是CFA只承认除肉桂色和米黄色以外的其他六种毛色。

其实所有的这八种毛色都是由三个基因来控制的,分别是红色基因、棕色基因和稀释基因。其中红色基因负责生成棕黑素,使毛色呈现出橘黄色,而棕色基因负责生成真黑素,使毛色呈现出黑色。

但是棕色基因在猫中出现了突变,形成了两种新的变体,分别称为巧克力色基因型(b)和肉桂色基因型(b1),这两种基因型也可以生成真黑素,但是其浓度要低一些,所以看起来颜色就要淡一些。所以在家猫中棕色基因就有三种基因型,分别是野生型(B),巧克力色基因型(b)和肉桂色基因型(b1),而且三者之间等级关系如下:Bbb1,因为哺乳动物体内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外,所有的基因都有两份,所以:

一只黑色的猫其基因型可能是:B/B,B/b,B/b1。前一种称为纯合体,无论其配偶基因型如何,其后代只能是黑色;后两种称为巧克力基因及肉桂色基因携带者,根据其配偶的基因型不同,其后代表型也不同。

一只巧克力色的猫其基因型可能是:b/b,b/b1。前一种称为纯合体,后一种称为肉桂色基因携带者,根据其配偶的基因型不同,其后代表型也不同。

一只肉桂色的猫其基因型只能是b1/b1。

下面三只猫从左到右分别为海豹色(黑色)、巧克力色和肉桂色。

但是当猫携带了红色基因时,上面提到的棕色基因就会被抑制,不再合成真黑素并转而合成棕黑素,使毛发呈现桔黄色。该基因有两个等位基因:

野生型(o)可以使毛色呈现出正常的黑色系;

突变型(O)会抑制棕色基因的表达,使毛色呈现出红色。

同时,突变型(O)对纯色基因还有抑制作用,所以所有的红色猫都是虎斑的,没有纯色的。

因为红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公猫只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只能携带一份红色基因,因此如果携带的是突变型(O),毛发就是桔黄色的;如果携带的是野生型(o),毛发就是黑色系。

而对于母猫来说,因为携带两条X染色体,所以就可能携带两份红色基因,当这两份红色基因都为突变型(O/O)时,毛发为红色;当这两份红色基因都为野生型(o/o)时,毛发为黑色系;但是当其为一份突变型和一份野生型(O/o)时,此时毛色会表现出黑红交错的无规律的玳瑁色。但是当有白色斑块基因(S)存在时,该基因会对毛发颜色的分布造成影响,使同种颜色的毛发聚为一簇而不是杂乱排列,称为三花。此外,三花和玳瑁色猫一定是母猫,极少数的三花或玳瑁公猫是由于染色体畸变引起的,是不育的。因此在布偶猫中,重点色布偶猫因为不携带白斑基因,所以会呈现出玳瑁色;而手套和双色布偶猫因为携带白斑基因,所以会呈现出三花色。

虽然红色基因的遗传规律已经研究的很清楚,但是该基因的具体位置还没有确定,所以目前还无法检测,但是根据性别和毛色也可以判断出基因型,对应关系如下:

性别及毛色基因型

雄性黑色系o/Y

雄性红色系O/Y

雌性黑色系o/o

雌性玳瑁或三花O/o

雌性红色系O/O

除了红色基因和棕色基因以外,还有一种稀释基因可以影响毛发的颜色。顾名思义,稀释基因是通过影响色素的浓度来改变颜色的,该基因对红色和黑色系毛色都有影响。稀释基因有两种等位基因:野生型(D),不会改变毛发原有颜色;突变型(d),会使毛干内色素颗粒的密度被大大降低,淡化原有颜色。其中d是隐性等位基因,也就是说只要有D存在就不能表现出淡化效果。当猫同时携带两份d时,才可以产生稀释效果。稀释基因和其他颜色搭配可以产生新的颜色,如:

黑色+稀释基因=蓝色

巧克力色+稀释基因=淡紫色

肉桂色+稀释基因=米黄色

红色+稀释基因=奶油色

下图为布偶猫八种基本色,右侧为左侧所对应的稀释色。

当然,玳瑁色和三花色也可以受稀释基因影响,下图是有无稀释基因的对比。

花色

布偶猫的花色主要是指虎斑及白斑这两方面。其中虎斑纹(Tabby)也被称为山猫纹(Lynx)。

在家猫中有一个基因叫做纯色基因,它控制毛发上环状条纹的有无。纯色基因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有两个等位基因:野生型(A)使毛干生出环状条纹;突变型(a)使色素颗粒均匀分布整个毛干。其中a是隐性等位基因,受A抑制。当猫携带有两份隐性等位基因(a/a)时,才表现出纯色效果(无虎斑图案)。

下图中左侧是纯色基因纯合(a/a)时毛发的颜色,右侧是纯色基因野生型(A/A,A/a)时毛发的颜色。

纯色基因对虎斑基因具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说纯色基因纯合时,任何图案的虎斑都显示不出来。但是,同时纯色基因又被红色基因抑制,也就是说当红色基因(O)存在时,即使纯色基因纯合,虎斑条纹还是能显示出来。所以不带虎斑纹的红色重点色布偶猫是永远不存在的。

下图是纯色与虎斑布偶猫的对比

下面说一下白斑的问题,目前大家主要依据白斑的多少将布偶猫分为三大类:重点色(Colorpoint)、手套色(Mitted)和双色(Bicolor)。

重点色(Colorpoint):身上不存在任何白斑,因为携带两份暹罗猫型重点色基因从而导致体色呈现出重点色特征,也就是脸部,耳朵,四肢和尾巴等肢体末端部位呈现出深色,而躯干部为明显的浅色,而且两者之间对比越明显越好。但是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允许有白斑。鼻子和脚垫的皮肤颜色应当和本身的重点色相一致。

手套色(Mitted):其重点色效果和上面所描述的一致,此外还有独特的“手套”特征。主要表现在两只前爪有手套一样的白斑,高度不超过手掌;而两只后腿有靴子一样的白斑,高度可达膝关节处。下巴和胸部也呈白色。有的个体在两眼间会有一个火焰形状的白斑,俗称“流星”。

双色(Bicolor):双色同样具有重点色效果,但是面部有呈倒V形状的白斑,其边缘介于眼睛和鼻子之间的区域。其背部有马鞍一样的深色区域,但在背部中央存在一白斑。鼻子和脚垫的皮肤为粉色。

关于以上六种花色的区别也可以参考下面的图例。

这样就可以根据相应的遗传学规律来制定科学的繁育计划,从而准确地获得自己想要的花色。制定科学的繁育计划的前提是能够准确判断出花色。六种花色中重点色、手套色和梵色很容易识别,剩下的双色、高白手套色和中高白双色外观上比较相似,在区分上有一定难度。但是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繁育者所要面对的。

区分三者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外观进行判断。通常来说,中高白双色身上的白斑面积要比其他两个要大,而且脸部V型白斑也要略宽。而高白手套色的腿上有时会有色块。

2、购买时从卖家处了解。繁育者购买双色布偶猫种猫时可以向卖家咨询双色的具体类型,因为国外的正规猫舍对于花色一般都区分的比较清楚。

3、根据这只猫双亲及其同窝其他个体的花色进行推断。例如一只双色布偶猫的双亲分别是重点色和梵色,那么这只布偶猫只能是高白手套色;如果其双亲都是双色,且同窝小猫中还有重点色个体,那么这只布偶猫一定是真双色。

下表是六种花色的配色表:

(文中大部分内容与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若侵犯了原作者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谢谢!

—欢迎评论—

您的分享就是最好的赞赏

潘多拉Baby布偶猫唐军

年5月30日

潘多拉Baby布偶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