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海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警局求求了,别再打了它真的不是鲨 [复制链接]

1#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487.html
程少为出诊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231864.html

作者:托尼

来源:我的新西兰(ID:myNZtrip)

常能见到8-9岁的小孩还需要父母照顾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比如喂吃饭,帮着穿衣服等等。其实溺爱孩子的行为并不仅存在于中国,西方社会也有,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我在新西兰也常能见到地上打滚,洋人父母无奈的抱起来的情况。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恐怕是很多父母头疼的事情。

我曾在新西兰本地一个群里看到一位群友的求助:“我妈每天都要和我视频半个小时,每天都要。我都快30岁了,她还是什么都不放心,我快要崩溃了。”这样的母亲,其实已经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儿女的独立。很多父母在抱怨子女缺乏独立意识时,其实更应该反思的是自己,我也常这样提醒自己。

事实上,除了人类,动物的世界也是如此。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人類學家和著名动物保育人士珍古道尔就曾指出,雌性黑猩猩会像人类一样哺育和教养幼崽,一些个体还会出现溺爱幼崽的行为。

在她拍摄的纪录片里,就有一个溺爱幼崽的黑猩猩,她总是把儿子背在身上。当她已经垂垂老矣时,不顾她的反对,儿子还是坚持要骑在她背上。个头已经和她一样大的儿子骑在她的背上,她衰老而颤颤巍巍走在热带丛林里的身影,即便隔着屏幕也让人看了无限悲凉。后来这只母猩猩去世了,儿子在她身边绝望的哀号,最终也死去了,到死都没有自立。

其他动物是不是有类似的行为特点,我不是专家不好发言。但做为一个常带游客在奥克兰观鸟的导游,每次想到培养孩子独立性这个话题,我脑海里都是GANNET(塘鹅)的声影。我曾经写过一篇游记《这个世界,人不如鸟?》,讲述自己的西海岸之旅,提到过这种鸟。

GANNET(塘鹅,也有翻译为鲣鸟)是一种大型鸟类,这使得它们在平地靠翅膀起飞具有相当的难度,和信天翁一样,他们很多时候也需要依靠足够强劲的风力。所以,它们的繁殖地是有选择的,要有足够的上升气流将它们托起,方便它们起飞和降落。

图片来源:DiscoverWildlife

做为世界罕见的同时拥有东西两个海岸线的城市奥克兰,西海岸一直以来都以莽荒大风巨浪海鸟闻名。塘鹅在新西兰有多处繁殖地,奥克兰的鸟岛是最有名的三个之一,也是数量最多之一,最方便观赏的地方。而这样一个世界级的景点,是免费的,这很新西兰。

托尼拍摄于鸟岛

从奥克兰经16号高速,经过葡萄酒小镇KUMEU后,再转入MuriwaiRd,走到底就是停车场。左边是鸟岛,右边就是黑沙滩,这两个景点都是《,我在奥克兰等你~~》一文提到的奥克兰著名自然景观。

这种鸟仔细看非常漂亮,黄色的脸颊,蓝色的眼帘,青灰色的鸟嗺,白色的身体很舒展,翅膀的尾端和外翼式黑色的。现在已是夏季,进入繁育高峰期,你还能看到一身黑白相间羽毛的幼鸟在那挥动翅膀,

来源:编辑托尼拍摄于鸟岛

也还有一身雪白绒毛的塘鹅宝宝,他们的父母都是第一批(9月底)回来。

来源:auckland-west.co.nz

在年以前,新西兰人只知道南北岛的这些塘鹅会在9-10月陆续飞来,并在3-5月间无影无踪。后来通过投放脚环等方式,科学家发现了它们原来是去了澳大利亚东面和南面各海岸。他们的学名就是澳大利亚塘鹅。

托尼拍摄于鸟岛

叫它澳大利亚塘鹅是准确的,因为塘鹅出现在新西兰的时间并不长,CAPEKIDNAPPER是从年开始,MURIWAI的塘鹅是从年开始出现的,FAREWELLSPIT更是晚到年才出现了第一小群繁育的塘鹅。

这之前的千百年,它们在哪里繁殖后代呢?我们现在已经没法知道了。也许地形变化了,或海水污染了,又或者是食物不充足了.....大概,它们曾经的繁育基地条件变得不是那么适合了。新西兰食物充沛,地广人稀,但唯一的缺点就是距离澳大利亚太遥远。发育成熟后,幼年塘鹅的人生第一次飞行需要穿越最少公里的塔斯曼海。如此重要的人(鸟)生旅程,父母并不在身边。

塘鹅父母会在它们认为4个月大的幼鸟具有足够力量时停止喂食,自行双双先离去飞往澳大利亚的家。我不知道鸟类的情感世界和思维是怎样的,塘鹅父母决绝的飞走时是否有过一丝牵挂,塘鹅父母又或者是否和子女有过告别,嘱咐或祝福?

此时的幼鸟从未捕食过,也从未飞行过。它们大多在1-2天后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父母不会再回来了,再也没有吃的,不飞,就会死。幼鸟在鼓起勇气跳下悬崖的时候,对这段即将到来的艰苦而漫长的飞行应该是一无所知的。

图片来源:NewZealandGeographic

人生的第一次飞行,它将饿着肚子出发,靠自己度过这段7-14天(取决于风向和气流)的艰难旅程,穿过近公里的塔斯曼海,有的甚至需要飞公里到底澳大利亚西海岸。它们往往会跟随其他的成年鸟儿飞行来解决航向的问题,但飞行和捕食只有靠自己。

无论是从几十米的空中像炮弹一样扎入水底(DIVING)捕捉鱼类,还是从虎鲸,海豹,海豚,鲨鱼嘴里抢夺食物,还有学会靠风力从海上快速起飞逃避被扑食,这些都是极具挑战性的,也是生死攸关。

图片来源:Dailymail

十几天后,它们中的一部分将看到澳大利亚雄伟的海岸线。统计数据来看,即便最好的年份,也只有不到3成的鸟最终能够成功完成这次长途飞行。幸运儿们会在海的这一侧独自生活3-4年直到成年。

凭借对几年前的记忆,然后它会再次飞过这段艰苦的旅程,回到新西兰的出生地。在这里,它将寻找到自己的配偶,并对彼此终生不渝。塘鹅是长寿的鸟儿,寿命可以达到近30年。

图片来源:keywordsuggest.org

对比那些迟迟不能放手子女的父母,

塘鹅是不是给了我们另外一种启发呢?

如果子女已经拥有自立的能力,

学会放手吧,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如果不会,那么来奥克兰看鸟吧~~

如果你有朋友来新西兰旅行,

一定要推荐他(她)看看奥克兰的鸟岛,

也一定要给朋友讲述关于塘鹅的故事。

2月的鸟岛,你会看到很多体型和成鸟差不多大,但身体呈现黑白斑纹的雏鸟。一旦有风,它们都会集体迎风闪动着翅膀,那是在为人生的第一次艰苦旅程做着最后的准备,这些小鸟将会在4周左右离开了。如果你看到一只塘鹅小心翼翼的挪到悬崖,略微犹豫的张开翅膀,最终生涩的跳下悬崖并漂浮在空中,一定要为它勇敢踏出这一步喝彩,也为它成功到达彼岸祝福。

西海岸的塘鹅大概最晚呆到5月,

所以现在还是最好的季节,

如果有时间,在鸟岛看看壮丽的日落,

相信那会是你一辈子的回忆。

--END--

校稿

托尼

排版

ELAINE

本文经公号“我的新西兰”原创发表

公号:我的新西兰,更多精彩阅读:

,我在奥克兰等你~~

移民,真的需要破釜沉舟,不留后路吗?

绿卡与人生,哪个优先?西厨毕业的她,用辞职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每个优秀的孩子,父母可能都有这三个特质(纯血马故事续集)

今天新西兰华人圈都传疯了,就因为一位校长写给家长的这封信。

更多好文,请看“阅读原文”。

托尼

放手

分享 转发
TOP
2#
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375991.html
大海属于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其中“大鱼吃小鱼”的残酷法则,让海中的鱼类从一出生开始就要不停地游动,各种生物都要小心谨慎的生活。然而在这种环境下,有一种鱼连游泳都显得“十分生疏”,它体积庞大还喜欢“日光浴”,这就是翻车鱼,被称为“海洋中最智障的一种生物”。今天,博遇季就和你一起去看看这性情温驯、外表呆萌的大块头。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前两天,马萨诸塞州韦勒姆镇的居民们在当地海湾发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鱼。这条鱼的背鳍高高露出水面,游动时背鳍在水面上左摇右摆,好像受了伤。

韦勒姆镇恳求居民:不要再为这条鱼打了!

纽约时报

翻车鱼的背鳍,大概长这样

图虫创意

有人把它当成一头受伤的海豹,有人把它当成一条鲨鱼,还有人觉得它搁浅在了海滩上……但这些热心居民接下来的举动不谋而合——有困难,打!

于是,从早上六点半开始,当地警局的电话就一直在响个不停。

经过调查,当地的环境资源部发现那其实是一条翻车鲀[tún](翻车鱼),而它只不过是在“做一些对于翻车鱼来说正常无比的举动”。

然而居民们的报警电话仍然如潮水一般涌入,于是当地环境资源部忍无可忍,直接发了一条Facebook:我们检查过了,那条翻车鱼还在游,它没有搁浅。它!很!好!不要因为现在的天气你没办法游泳而去嫉妒这条鱼!

不!要!再!为!这!条!鱼!报!警!了!

来自当地环境资源部的诚(yin)恳(yang)请(guai)求(qi)

Facebook截图

然而,在这条通告下面,网友还是吵起来了……

有网友po出了自己照的照片:就下面这个,你告诉我这不是鲨鱼??

Facebook评论

有网友考虑到这条鱼的体型,坚定地认为这是一条小鲸鱼:

Facebook评论

还有网友po上了自己的游戏截图:这真的就是我在动森里钓上来的这玩意儿??

Facebook评论

然而,就在网友吵得不可开交之际,第二天,这条鱼就自己游走了……

就此,六点半就开始被电话铃声折磨的韦勒姆环境资源部部长表示:“大家的担忧我们收到了,但不是用来让你们报告一条鱼的!”

热心自然事业固然好,但从这次的乌龙也能看出来很多人对翻车鱼不怎么了解。它为什么会浮出水面来,又为什么可以长得那么大?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让你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了解这种世界上最大的鱼类(之一)。

翻车鲀可是个大块头

dailymail.co.uk

爱潜水,也爱晒太阳

翻车鲀属于大型表层鱼类,天气好的时候它们喜欢上浮至水面晒太阳,有时人们看到这些鱼像在海面睡着了一样,侧卧着随波逐流——这也就是韦勒姆镇居民能在很靠近水面的地方看到它的原因。

关于翻车鲀为什么喜欢日光浴的解释有很多,比如靠阳光提升体温同时杀灭体表有害的细菌;漂浮在海面上可以“求助”一些鱼类和海鸟清除皮肤上的寄生虫等等。

大型表层鱼类,天气好就浮上水面晒太阳

DanielBotelho/BarcrottMedia

它们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呆在水面,更多时候停留在海面下米以内的水体中。翻车鲀的潜水能力很强,最深记录可达多米,它们每天会多次地往返于海面和深水之间。人们认为,翻车鲀在白天反复上浮和下潜,是在寻找最适的水温,所处深度变化和它们的主要摄食对象水母的分布也有很大关系。

“人类总爱给我起外号”

估计当年林奈老爷子看翻车鲀长得又圆又扁又大又沉,顿时一见如故,感慨,这不就是咱村口的大磨盘么。于是取“石磨”之意赐予了它“Molamola”的拉丁学名。和负子蟾(Pipapipa)、喜鹊(Picapica)、雕鸮(Bubobubo)、印度眼镜蛇(Najanaja)等物种相似,“属种同词”的短小学名念起来总是会给人一丝喜感。

Pipapipa、Picapica、Bubobubo、Najanaja,这些学名念起来是不是萌萌哒?

Arkive

翻车鲀鱼群,一群石磨

PhillipColla/SeaPics.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