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大家好,欢迎来到书香阅读智慧课堂。这一讲的整本书阅读是关于《海底两万里》的,对于喜欢科幻小说的同学们,那可是满满的福利了。不过,为什么要选这本书呢?老师来给大家解释一下。首先,这是全国统一使用的部编版教材规定的必读必考书目之一,也就是说,所有学生都必须读,而且考试会考。其次,它又是一本充满奇思妙想的科幻作品,情节十分有趣,适合广大中小学生阅读。而且,根据大家在年前填写的调查问卷,想听《海底两万里》的同学是投票最多的。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一个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
先来看看本节课的目录吧!一共有5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我们要了解《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第二部分,给大家讲讲书中的故事情节。第三部分,通过情节梗概,我们能总结出书中哪些主要人物的特点?这也是掌握整本书思想精髓的关键。最后两部分是拓展内容了,我们将学习到潜艇的工作原理,了解更多海洋深处的奥秘。现在,让我们正式开始课堂学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儒勒·凡尔纳的名字?他是一位著名的法国作家,同时也是剧作家和诗人。但由于很多作品都没有出版,人们基本上没看过他的剧本,更没听过他的诗,只知道他写的科幻小说十分精彩,能带读者上天入地。于是就有人猜想,凡尔纳具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一定亲身经历过航海探险吧?有趣的是,他还真没怎么出过远门,最多也就是去巴黎求学,以及之后去了法国北部一个叫亚眠的城市。在那里,他向后来的妻子求了婚,并把家迁了过去,从此安心进行文学创作。
但在此之前,凡尔纳是真的很想远航探险。从小就热爱海洋的他,11岁那年离家出走了,他打算当实习水手,乘船去印度。结果家人发现后把他接回了家,狠狠揍了一顿。那天起,凡尔纳流着泪保证:“以后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
18岁那年,凡尔纳听从父亲的意愿,在巴黎攻读法律。一次晚会早退,他突然童心大发,坐在楼梯扶手上往下滑,没想到撞在一位胖绅士身上。凡尔纳非常尴尬,赶紧向人家道歉,还随口问:“你吃饭了吗?”那位绅士说:“我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听了后摇摇头,说“巴黎根本没有正宗的南特炒鸡蛋,因为我就是南特人,而且这道菜很拿手。”胖绅士一听很高兴,邀请凡尔纳去他家做菜。二人从此结下友谊,还一起写了一出戏剧,这为凡尔纳走上文学艺术之路打开了大门。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位胖绅士是谁吗?他就是举世闻名的大仲马,是《基督山伯爵》的作家!
大学毕业后啊,凡尔纳更是一门心思投入到诗歌和戏剧的创作中,但他感觉文学创作有些缺乏出路,并且他发现当时文坛上的人都在寻找新思路,试图加入其他元素的知识。比如,大仲马将历史学融进文学,巴尔扎克把社会伦理学融进文学。目前,只剩下地理学还没有被开发。再加上19世纪的科技又处于飞速发展时期,所以凡尔纳用了一年时间进行试验。
年,他发表了第一部科幻小说《空中旅行》(后改名为《气球上的星期五》)。此书出版之后,凡尔纳又加入了更多元素,一口气写下六七十本科学幻想小说,如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还有《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从名字上来看,就知道这些作品囊括了对陆地、海洋和天空的探索,可以说是脑洞大开。凡尔纳也因此被称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还与艾萨克·阿西莫夫、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
凡尔纳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是他的勤奋努力,还有一方面是他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不光是这两点,还因为凡尔纳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了对写作有帮助,他每天要从头到尾阅读15份不同的报纸,发现什么有用的东西就记下来。所以他的作品充满奇特的幻想,但那些幻想又不是完全虚假的异想天开,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说到这儿,那我们来看看,博学与多才的凡尔纳究竟成功预言了什么吧!他在《20世纪之巴黎》中描写了年后的巴黎夜景,提到有一座没有太大实用价值的灯塔,说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26年之后,在距离小说描述的位置不远的地方,果然有一座高达米的建筑完工了,那就是埃菲尔铁塔。
书中还提到以汽油为动力的自行车、计算器、传真机,甚至互联网等等,这些事物在当时并未出现,如今却普及了,由此可见凡尔纳就像一个伟大的先知,为人们预见科技的发展。他不仅开创了科幻小说的先河,还点燃了许多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灵感呢!
凡尔纳还预言了冥王星、电报、电视、直升飞机和火箭,包括今天要学的《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里面有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艇,25年后也成为了现实,而且它的工作原理几乎与凡尔纳的描述完全相同。
现在同学们应该理解了,为什么凡尔纳被称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了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作品被翻译第二多的作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三名才是莎士比亚。在全世界范围内,凡尔纳作品的译本已累计达种,他也是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次数最多的法语作家。在法国,年被定为凡尔纳年,以此来纪念他的百年忌辰。既然是这么伟大的一位作家,我们当然有必要研究下他的著作。所以大家来看第二部分内容:《海底两万里》的故事。年,一只海怪在太平洋上攻击船只,因为它能把坚硬的船身撞出一个大窟窿,所以著名的生物学教授阿龙纳斯认为,那是一只独角鲸。后来,更多的船只相继失事,人们都认为是独角鲸干的,于是美国派出一艘驱逐舰,决定杀掉这只怪物。
在这场绞杀行动中,同行的还有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赛尔,以及一位经验丰富的捕鲸手尼德?兰。众人苦苦搜寻,终于在日本海发现了那只怪物。驱逐舰上,舰长下令对准怪物开炮,炮弹出膛明明打中了,却从怪物身上滑过后落进了海里,没给它造成一丁点伤害。于是,捕鲸手尼德·兰也上阵了,他向怪物投出鱼叉,叉子却只发出响亮的声音,仿佛碰到坚硬的金属。
就在这时,怪物向战舰发起了攻击。它射出两股巨大的水柱,把甲板上的人们冲得前仰后翻,这其中就包括掉进海里的阿龙纳斯教授。紧接着,教授的仆人康塞尔也跟着跳了下去。他们大声呼救,可战舰却只顾着逃命,竟没有人发现教授主仆不见了。
就在二人即将被淹死时,他们漂到了独角鲸的身上,还发现捕鲸手尼德·兰也在上面,而且这怪物根本不是什么鲸鱼,而是一艘会发光、会喷水的潜艇,难怪鱼叉在它身上碰弯了。过了一会儿,潜艇打开了,3人被带了进去。潜艇的主人将他们囚禁在一所小房间里,给予他们衣食住行的各种条件,还承诺带他们游历海底世界,但只有一个要求:让他们永远呆在“鹦鹉螺号”潜艇中,这辈子都不能回到陆地。
潜艇的主人名叫尼摩,是一位印度王子。早年他曾起义反对殖民统治,失败后就建造了这艘潜艇,决心归隐大海。他认为,宁静的海洋不属于暴君,即使他们能在海面上厮杀,但在海面以下三十英尺的地方,暴君的势力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所以尼摩船长才会那么喜欢大海,喜欢到决心一辈子呆在海里,永不踏上陆地。正是因为尼摩船长憎恨陆地,憎恨民族压迫,所以他开展了海上复仇计划,让鹦鹉螺号主动攻击英国战舰,就像我们在故事开头讲的那样,人们把他的潜艇当成了袭击船只的海怪。
这也难怪,长期与世隔绝的他很孤独,但他也有柔情的一面。比如,尼摩船长又对劳苦大众充满同情,他会把从海底打捞来的宝藏交给固定的联系人,托他们转送给穷人。在看到印度采珠人被鲨鱼袭击时,他“奋不顾身地站了起来,拿着匕首朝鲨鱼冲去。救下采珠人后,还送他们一袋珍珠维持生计。包括对待教授等3人,尼摩船长也是彬彬有礼的。
如果尼摩船长一辈子都生活在海下,小小的一艘潜艇能满足他所有的生活需要吗?其实,上面这张图片就已经为我们解答了。从外形上看,鹦鹉螺号像一只雪茄烟,长70米,宽和高约有8米。我们设想一下,普通的居民楼,一层大概是2.8米,那么鹦鹉螺号将近有3层楼高,可以说是宫殿级别的存在了。所以,它能容纳客厅、餐厅、图书馆、厨房、浴室、船长室、发电室、船员仓、轮机舱等多个房间,功能上完全满足海下生存所需。而且,尼摩船长还开采了海底煤矿,用来发电供暖。至于吃穿,那就更不用愁了。潜艇上的船员个个身强力壮,他们穿的衣料是由一种贝壳类的足丝织成的,紫色染料是从海兔身上提取的;舱房梳洗台上放的香料,是从海产植物中提炼的;船员们睡的床是大叶海藻做的;用的羽毛笔是鲸鱼的触须,墨水是乌贼分泌的汁液。就连吃的所有食物也全部来源于大海。不仅如此,教授三人还跟尼摩船长游历了各大海洋。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进入南极海域,之后经大西洋到达北冰洋。旅途中,一行人看到无数罕见的海生动植物,体验了海底漫步,观赏了海底森林和珊瑚王国,看到沉没已久的大西洋城,但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比如,遭到土著人围攻、同章鱼搏斗、冰山封路等。最后,潜艇在挪威海岸遇到了北冰洋大风暴,教授三人趁机驾驶小艇逃走,他们平安上岸后把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海怪”的身份这才真正解开。除此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书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拿个性最鲜明的尼摩船长来说吧,他嫉恶如仇,痛恨殖民统治,加上长期与世隔绝,让他变得更加孤独冷酷;但另一方面,尼摩船长又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关怀穷苦大众,在遇到困难时能挺身而出,是个坚毅果敢的海洋英雄。
第二位主要人物,就是阿龙纳斯教授。他是著名的生物学家,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善于思考。所以在海底探险时为众人解答了许多生物奥秘。再者就是教授的仆人康赛尔了。他性格沉稳,遇事不慌不忙,喜欢对事物进行分类,比如将海洋里的鱼分成不同纲目种类的。但最可贵的是,康赛尔对教授极为忠诚,在教授落水后,他毫不犹豫跟着跳了下去,一心一意追随教授的脚步,这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最后就是捕鲸手尼德·兰了。他捕鲸技艺高超,为人勇敢直率,不拘小节,显得有些鲁莽。但正是他对自由的向往激励三人逃出鹦鹉螺号,可见有的时候,勇气还是很重要的。
说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对《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已经有初步的了解了。既然我们讲了这么多关于“鹦鹉螺号”潜水艇的故事,那老师为大家科普下,究竟潜水艇是怎么工作的?它靠什么潜入水底,又是怎么浮出水面的呢?其实很简单,潜水艇的外形和工作原理都跟鱼很像。鱼肚子里有一个器官,叫鱼鳔[biào],小伙伴们注意啦,这个字念[biào],鱼鳔,不要念成鱼鳔[piao]哦。鱼鳔一收缩,里面的空间变小,气压变大,鱼就能下潜到水里;相反,鱼鳔一膨胀,里面的空间变大,气压变小,鱼的身体就可以轻飘飘地浮在水面上。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小伙伴们想象一下,假如给一个空塑料瓶拧紧瓶盖,然后放进水里,它自己就会浮出水面;但如果拧开瓶盖,塑料瓶里进了水,那它就会下沉。正是利用这个原理,潜水艇内部放了一个特别大的“柜子”,柜子装满水时,潜水艇就会下沉;把水排出去,重量变轻了,它就会浮上来。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难怪鹦鹉螺号能在海底自由穿行,原来是参照了鱼的身体构造,这就是仿生学的魅力,大自然一直是人类的老师。
但凡尔纳并不是最早提出潜艇理念的人哦。早在《海底两万里》问世之前,就有各种关于潜艇的构想了。传说,意大利的艺术家兼发明家达·芬奇最早进行了潜艇的设计。年,意大利的伦纳德又提出了“水下航行船体结构”的理论,这是最早的文字记载。年,英国的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关潜艇的书《发明》。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他本人也被称为“潜艇之父”。
直到年,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诞生了,为了纪念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这艘核潜艇也被命名为“鹦鹉螺号”,它可是世界上第一艘到达北极点的船只呢!再后来,潜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应用,因其水下作战的隐蔽性强,所以成为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更有“水下幽灵”的称誉。了解完了潜艇,我们来看看最后一部分内容,神奇的海洋。凡尔纳在书中描绘了一幅幅奇妙的海底景色,其实那只是大海的冰山一角。毫不夸张的说,即使是今天,我们也只开发了海洋奥秘的5%。这一点都不令人意外,因为地球的最初期原本就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地球开始出现岩石和断块山,像中国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这些都是地球表面出现的第一批陆地。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运动越来越激烈,开始有了火山的喷发,这块大陆也开始四分五裂,最终形成了我们如今的:七大洲四大洋。海洋不仅辽阔,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左右,还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蓝色宝库”。如果把整个地球上的海水加以提炼,可得到万吨黄金、4亿吨白银、40亿吨铜、亿吨铁以及够人类用5亿年的盐。除此之外还有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光种类就达20多万,占据地球所有生物资源的80%。一些比较常见的海胆、海葵、海藻、海龟等,老师就不一一讲解了,上面这张图片都有展示,同学们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都认识。在这里,老师只挑两样海洋动物给大家讲讲,第一个就是白鲸。白鲸是一种身体颜色非常淡的哺乳动物,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海地带,喜欢唱歌、玩耍,而且歌声非常动听,所以有“海洋中的金丝雀”的美称。现在的白鲸虽然生活在水下,但在几千万年前,它们的祖先是生活在陆地上,长得有点像狼,有长长的尾巴和四肢。后来,为了捕食,这一类动物就开始分化,其中一支后代还下了海。为了适应海洋生活,它们的尾巴进化成尾鳍,四肢逐渐退化,鲸豚类还靠头顶的呼吸孔换气,变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鲸鱼、海豚等。仔细算算,这类动物大约有14科89种,可以说是超级大家庭了。另外,老师要举一对近亲的例子,海狮和海豹。很多同学都说,这两种动物长得太像了,实在是难以区分,今天就来教教大家,如何辨认这两种亲戚。
小伙伴们要是有机会去海洋馆看海狮和海豹的表演,就记住下面这四个诀窍,保准能区分开他们俩。诀窍一:看斑点。海豹顾名思义,就像豹子一样,身体表面有斑点,而海狮是不长斑点的哦。诀窍二:看耳朵。海狮有一对可爱的外耳,海豹只有耳洞,没有突出的耳部轮廓。诀窍三:看爪子。海狮的爪子比较光滑,像鱼鳍qí一样;而海豹的爪子毛茸茸的,像猫爪一样。诀窍四:看姿势。在陆地上,海狮能够支撑起上半身,海豹却不行,它只能用肚皮贴着地面活动,看起来萌萌的蠢蠢的。
在海洋里,有一种动物被称为美人鱼,你知道它的名字吗?此美人鱼非彼美人鱼,并不是安徒生童话里那个上身是人,下身是鱼的小美女。这种动物啊全身上下哪儿都不好看,甚至可以说丑萌丑萌的,名字叫儒艮。有人就问了,明明长得丑,为什么要叫它美人鱼?那是因为,有些人们曾经看到儒艮半个身子露在水面上,抱着幼仔喂奶,像极了人类,所以就送给它一个美称。
在《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中,一行人也捕捉到一条儒艮,当天晚上就把它端上了餐桌,味道非常不错。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儒艮的肉也确实很美味的,而且因为它是食草动物,性格温和,不仅不会攻击人类,还会格外害羞胆小,见人就躲。于是有很多人捕杀儒艮,把它吃肉榨油,用它的骨头雕刻工艺品,皮毛拿来制革。这就导致如今儒艮的数量越来越少,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老师也受到了启发,人类要和大自然和谐共处,要热爱海洋,停止滥杀,保护濒危动物。海洋就像无私的母亲,哺育了所有生命,人类自然也有义务保护大海,保护海洋母亲的其他儿女。别的不说,就说海洋给人类那么多的宝藏,比如蚌壳里的珍珠,那是多么神奇的进化,一颗平淡无奇的沙粒居然能变成光彩夺目的珠宝,这就是大海的馈赠,堪称鬼斧神工般的杰作。
同学们课下去阅读《海底两万里》,里面有一章就是讲珍珠的,尼摩船长带阿龙纳斯教授看了一颗世界上最大的珍珠,它是什么样的呢?自己去寻找答案吧!好了,今天的课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简要回顾一下,老师给大家讲了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故事,然后是《海底两万里》这本书的情节梗概,以及其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接着给大家科普了潜艇的工作原理,最后,我们了解了神奇的大海,和海洋中奇妙的动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