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xwdt/编者按: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3月2日表示,高房价是深圳当前难解决的大问题,但政府不可能袖手旁观。未来,深圳将大量供应原特区外土地,包括填海55平方公里,陆地整备50平方公里左右。事实上,“围海造地”正是滨海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所以,我们或许也应该回顾一下过去,了解一下同为经济特区的汕头从以前到现在的围海造地历史。
?
难以忘怀的“牛田洋”
??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汕头开始围海开发,六七十年代时达到了高潮。据统计,从年到年共围垦22宗,总面积达58平方公里。这其中,汕头西郊的牛田洋,有着人们对围海造地一段深刻的记忆。
??
年,在毛主席的号召下,人民解放军41军师来到汕头,在牛田洋围出7.8平方公里的良田,来年开始粮食生产,到年,粮食达到亩产斤。年师调防,55军师接过这杆生产红旗。此外,多名大学生也驻进牛田洋,与人民解放军同吃同住同劳动。年7月,牛田洋筑堤拦海工程全面完成,围垦面积达2万多亩。历时4年,在数万士兵和学生的努力下,牛田洋10多平方公里的大海就变成一个大型军垦农场。
??
然而,年7月28日,一场12级台风突袭汕头,却让牛田洋的桑田瞬间变回了沧海。后来,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牛田洋在年退田还渔,改造成海产养殖基地,年建成牛田洋十里长堤,防海大堤比以前提高了近10米,堤外滩涂是牛田洋湿地自然保护区,区内有湿地植物28种,是中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节点之一。
??
曾陷入停顿的南岸片区
??
汕头的南岸片区和新津河一带的土地,则是第二次大型围海造地的成果。
??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迅速升温,土地开发掀起热潮,龙津花园、新津别墅等新楼盘迅速建起来。年汕头政府修改规划并投入大量资金,开始在南岸片区大规模围堤填海,南岸片区和新津河一带的土地就这样被造了出来,其中光南岸片区就填出约公顷土地,政府还在这边土地上修建了南滨路。
??
但是,填海得来的土地,开发工作很快陷入停顿。填海工程欠债上亿,不得不将填出来的土地抵押给工程公司,而工程公司因为无钱开发而不得不任由土地荒芜。本来火爆的房地产生意也因为受政策层面的打击而迅速降温,这一带别墅群连道路还没配套全,就再次被人遗忘。
??
从东部城市经济带到东海岸新城
??
年,汕头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扩大,政府提出规划建设“三大经济带”。年3月,汕头政府表示,要在未来几年内,投入52亿,在新津河口及外砂河口片区围海造城24.87平方公里,以发展东部城市经济带。这片新的围海造地区域,也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二次大规模围海造地区域的延伸。
??
据了解,“东部城市经济带”是以中心城区的海湾大桥为起点,向东一直延伸到澄海区莱芜乃至盐鸿,它通过滩涂利用和填海造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而且,东部城市经济带将堤路结合,建设百年一遇标准的海堤、高标准的市政路。
??
在最新的汕头城市规划中,汕头市有一个“东海岸新城”项目,它西起汕头港导流防沙堤,东至澄海莱芜岛,分为新津、新溪、塔岗围三大片区,东西长13公里,南北纵深约1.5~2.5公里,规划总面积24平方公里,围海造地面积20平方公里。包括水利和市政两大部分,涉及兴建海堤、吹填造陆、内河涌、泵闸站以及市政管网、主次干道、连接桥梁等多项工程内容。
??
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东海岸新城”,大部分就是几年前的“东部城市经济带”。而它也是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所依托的土地、是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核心区域。今年3月份,汕头东海岸新城项目水利工程吹填任务完成,围海造地工程,形成陆域面积20平方公里和海堤约24公里。
??
为了迎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进入,新城正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这片因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而再次热起来的土地,它在年初预热了一次,如今,汕头市政府把它的开发建设与华侨联合起来,让它具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许多汕头人期盼着,汕头能借着这次围海造地、借着这次“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建设,实现新一轮的发展,而不会像以前那样陷入发展的困境。
——————————————————————————————————
阅读:填海要地问题多或遭遇生态危机
根据文献记载,填海造地行为在过去由于缺乏资金、工程技术,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等原因,大多采取顺岸直推的方式进行(如六七十年代的围海造地)。这种方式成本较低,技术要求简单,也容易快速成陆,但用海方式粗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针对填海“无序、无度、无偿”的问题,年国家正式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这才结束了围填海无法可依的历史。
如今再次勒紧填海门槛,无疑是有关部门在防范这一问题的再次发生。有专家就曾向记者介绍,曾亲眼目睹汕头湾因为填海不当而一天天淤塞,这些问题在国内并不鲜见。
坐拥渤海和黄海,地处辽东半岛顶端的大连可谓左右逢源,而多公里长的海岸线更是大连人引以为傲的一个资本。不过,这些年来从大连湾、金州湾、大窑湾、长兴岛到东港等地,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改变了大连海岸线的长度和形状。这个海岸线长度占辽宁省海岸线总长70%以上的城市,岸线资源人工化程度已经达到85%以上。与此同时,近海滩涂、湿地迅速消失,鸟类、海洋生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以大连湾命名的大连湾牡蛎产地遭到破坏,斑海豹栖息地和回游路线也遭到严重破坏,近海生态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国土部:坚守海洋生态红线
公开信息显示,近年以来,各地频繁传出地方政府大规模“填海造地”新闻:辽宁大连计划五年内建成“世界最大填海机场”;海南三亚宣布建设中国首个“海上机场”,预计将投资上千亿元;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等地区都在不断扩大填海面积。据国家海洋局公开的数据,最近10年,中国填海造地海域使用确权面积达多平方公里。
迅猛发展的围填海热潮已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年9月30日,时任国土部部长姜大明主持召开了第27次部长办公会。会议指出,从近年来获取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看,不合理的产业和空间布局所进行的围填海及一些用海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将加强陆海统筹,科学划定和坚守海洋生态红线,严格围填海造地的管理与监督,特别是对部分湾口小、海水自净能力弱的海湾,要坚决禁止围填海的活动。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早就规定,国家对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的态度是“严格管理”,但仍有研究报告显示,相对于日本、荷兰等以填海闻名的国家,我国的填海法律规制相当滞后,包括填海生态补偿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填海造成的巨大生态损失没有让受益者承担。而日本近年已实质地实施了严格控制填海的政策,并积极进行生态修复补偿,如日本的关西机场建设就选择了对海底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海上人工岛的填海方法。
综合整理自南方都市报、都市快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报道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