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海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1年加强大连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 [复制链接]

1#

在大连高新区风云工坊顺利召开

——年“第五届大连海洋文化节”系列活动拉开帷幕

年1月28日下午14:00-15:30,在大连高新区风云工坊会议室,在大连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加强大连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海洋文化传播的研讨会”,顺利召开。

此次会议的有关内容从年11月初就开始着手准备。受疫情影响,一拖再拖。

出席座谈会的成员分别来自:辽宁省海科院、辽宁省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大连市关工委、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之梦游艇俱乐部、大连慈善总会、大连环保志愿者协会、大连蓝天救援队、湖南岳阳江豚保护协会、大连商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等。此次会议由大连海洋产业发展促进会承办,大连高新区风云工坊协办。

研讨会上,大连风云工坊的创办人王丹教授以及辽宁省海科院高学文研究员分别致辞。

此次会议,中国绿发会“中华海水江豚保护地.大连”保护地主任、临澜环保公社发起人任增颖,受邀作为主持人。

王丹教授提到,大连的海洋哺乳动物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可圈可点的。辽东湾斑海豹、黄渤海东亚江豚、座头鲸、虎鲸、等等。在高新区所辖海域大连老偏岛-玉皇顶海洋生态市级自然保护区,于年8月建立,总面积为公顷,常见到东亚江豚、座头鲸、虎鲸。这就是我们的海洋资源优势。王教授讲到了十年前,在金石滩旅游规划,金石滩国际博览中心,已经参与了一些涉海的规划设计,对海洋的情感很深厚,跟一些自然保护区是很有关联的。从全域旅游的角度来进行规划设计,需要寻找到更好的切入点,与生态共融的模式。

从年开始,大连陆续建立12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个、市级7个,总面积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平方公里。大连的4个国家级保护区各有千秋,具有非常高的生态价值。

王教授重点讲到,从年开始,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归口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的斑海豹产仔生活区域,唯一在中国辽东湾海域繁殖的鳍足类动物。建立时间:年建立,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到的动迁问题比较复杂。保护区的面积缩减比较大。他还提到了东亚江豚的保护,大连周边海域随处可以见到黄渤海东亚江豚,和斑海豹一起,都是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需要引起更多的社会层面的认知。

王丹教授讲到了海洋产业发展的前景,要针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做一些事情。他讲到“风云工坊”的城市更新的案例,因为城市的用地大规模的减少,城市遗留的问题很多,旧的资产需要重新利用,未来城市更新也会是个产业。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高学文研究员,介绍了海科院的针对海洋水产,海洋科技等领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渔业资源调查养护,斑海豹保护,是我们海科院的重点研究对象,取得了很多成果。他从年开始,就辽宁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海洋生物多样性宣传、海洋生态文明宣教做了大量的工作。高研究员提到了大连的海岛经济大有可为。

在海洋生态文明,他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个是海洋意识,二是海洋产业,三是海洋行为,四是海洋环境,五是海洋文化,六是海洋制度。他提到这些年随着国家的重视,大连的海洋环境也有很大改观,他提到大连海洋出版社在海洋儿童文学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著有成效。要从保护的海洋角度出发,强化公民的参与度,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好。

本届研讨会是由大连海洋产业发展促进会承办,本着“和谐、民主、自由、博爱”的办会宗旨,为努力实现“大连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助力。

会议主题:加强大连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海洋文化传播的研讨。

会议背景介绍:

大连是个海洋城市。大连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位置,区位优势十分突出,三面环海,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外贸口岸。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要突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大连市滩涂、海岛资源非常丰富,有利于海洋渔业发展。

我们大连的海洋产业基础雄厚,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年初疫情发生,4月9日,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印发实施《大连市加快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其中《指导意见》提出五大核心任务,其中第四点是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海洋规划体系,建立常态化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合作机制,加强海洋污染综合防治和生态修复,不断增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五点是全面提升海洋综合管治能力。依托国家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海洋治理。

“大连海洋文化节”已经顺利举办四届。年,需要凝心聚力,调动各种力量,加速大连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传播,争取带动大连海洋文化传播软实力的提升。

此次会议重点探讨的是大连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大连海洋文化传播的议题,为大连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会议筹备:由“大连海洋文化节组委会”下设研讨会领导小组,负责审定总体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研究会议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此次研讨会主要由两大议题:

(一)大连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

1、探讨“大连沿海生态考察十年行”活动的开展

2、探讨大连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公众参与方式

3、重点探讨“构建中国海洋江豚保护行动联盟计划”和“构建大连市海洋江豚保护行动联盟计划”方案。

4、濒危海洋东亚江豚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的策划研讨

王教授从专业角度对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二)大连海洋文化传播专题

1、大连海洋文化传播的瓶颈及现状

2、“大连海洋文化节”平台的能动作用

3、调动大连公众参与大连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传播

4、大连海洋文化老故事及口述历史的征集办法

5、大连涉海的建筑民俗资源的探究

目前,大连已建立的12个自然保护区被划入大连市的生态红线内,严禁开发破坏。原大连海洋渔业局副局长刘成波提到,大连还有4个国家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我们正在设计一条主线,把散落在大连的自然资源串起来,进行持续性的生态调研,整理出相应资料,来展示大连的海洋之美,生态之美。他重点强调了对青少年的海洋科普,要建立一个通道来把各个方案落实。他讲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要把“大连海洋文化节”继续运作下去,把海洋东亚江豚保护的事情,在大连落地,要在大连把“小记者站”建立起来,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海洋科普活动中来。

绿会“中华海水江豚保护地.大连”任增颖主任,给大家讲解了目前国内海水江豚保护的现状如下:

首先,学界对此物种的重视程度不够。全国海岸线上的海水江豚数量及生活习性无从得知。至今没有可供参考的有关全国海岸线上海水江豚生存现状的科研报告。科研严重滞后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很多沿海城市高校拥有丰富的海洋教育资源以及科研力量,并没有进行深入的东亚江豚及印太江豚的研究。

其次,公众对该物种的认知程度极低。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此物种的存在,更谈不上参与实际保护。渔民误捕情况频发。据保守估计,每年中国海岸线上有超过多头海水江豚默默无闻的死亡。绝大多数沿海城市的市民十之七八不清楚海水江豚的生存状态。

再次,由于其与海洋生态保护部门的职责分工不同,导致该物种的保护经常处于真空状态。作为水生野生动物,其主管部门是农业农村部。通常是发现死亡海水江豚之后,渔政部门才会去事发现场进行后续相关处理。

最后,是与濒危物种海水江豚保护可适应的相关法律法规极其有限,不构成《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有关情节的,基本上无法约束。

国家二级濒危物种海水江豚的保护,历来没有被各个层面提到一个高度上来。长此以往,只能等到其超级濒危,才会有可能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