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www.bdfyy999.com/m/北极熊是地球上陆地最大的肉食动物,是主宰北极圈食物链的“白色君王”。理论上,它们会在继续统治地球的最北端千秋万载。但发表于《自然气候变迁》(NatureClimateChange)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北极熊恐会在80年内面临灭绝危机,其原因主要是气候变暖,导致海冰消融,令北极熊的生存面积大幅减少。
报告是来自长期研究北极熊生态、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态学家彼得·莫纳尔(DrPeterMolnar)博士领导团队的一份气候模型预测。他们将从阿拉斯加附近的波弗特海到西伯利亚的北极熊群分成19族群,然后结合目前北极圈的变暖速度。同时团队调查了其中13个北极熊族群(约占熊总种群的80%),计算北极熊的能量需求及禁食最长时间下的寿命。
结果显示:以现有的暖化趋势(本世纪末地球表面均温比人类工业化前高摄氏3.3度),北极将在年无冰。届时将12个北极熊族群将面临灭绝危机,只有1个族群(加拿大伊丽莎白女王群岛)还有生存机会。并且预计最快到年,北极熊或会出现繁殖失败的问题。
看到如此结论,相信很多网友都有一种悲怜的感觉,也有部分人认为是夸大。本着寻根究底的态度,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北极熊会出现报告所说的走向了穷途末路?答案是海冰(海面上的浮冰)!
海冰在北极熊的‘熊生’中最重要的生存面积。虽说北极熊是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但是北极熊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海冰上漂着,只有在繁殖期才会登上陆地。北极熊最主要的食物是海豹,而捕食海豹需要借助海冰。
一般情况下,北极圈的海冰会在冬天形成,在春天和夏天融化和消退。但北极的温度在近几十年快速增高,导致现在北极的11月经常出现雪不够深、冰不够厚的现象。而与-年的平均水平相比,夏季海上浮冰的面积每十年减少了约13%;近25年来,北极圈的冰层已经锐减了40%。部分海洋以前是全年结冰的,但现在夏季出现无冰期,其他地区的结冰时间也比以往来得更晚。所以在北极熊在准备捕食海豹过冬时发现没有海冰,只能被迫往陆地上觅食,远离海洋。
或许有人会纳闷,以北极熊的体型,即使退到其他地方还是可以继续生存或演化的吧?其实不然,按照科学家的研究,北极熊族群将会直接消失。因为陆地上没有食物能满足北极熊的能量需求。
根据美国科学家对9只雌性北极熊持续3个春季、平均每次为期8–11天的追踪研究,发现每只北极熊每日需摄取至少卡路里。换而言之,北极熊平均每10–12日就需要捕食一只成年环斑海豹(北极最小的海豹,体重为公斤左右)。此外近年观察显示,现在的北极熊体型比30年前要小约10-15%左右。
而由于冰期的关系,北极熊还演化出一种“禁食”生存的能力。据北极熊体能研究,北极熊最长的禁食时间是8-9个月,主要由雌性北极熊创造。因其在夏季离开海冰回到陆地繁殖,可坚持到次年春季才能再度踏上浮冰捕猎。另外除了怀孕的雌性北极熊,北极熊通常不冬眠,但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其身体会自然启动走路冬眠(walkinghibernation)的保命机制,尽可能减少体能消耗。
不过北极熊滞留陆地普遍存在一个极限,当它们在陆地滞留多一天,它们的体重就会减少1公斤。当它们无法获取所需的卡路里(特别是脂肪),它们最多可以坚持天。天后,成年北极熊开始挣扎,接着是幼熊,挣扎到最后就是死亡。
因此当海冰消失后,北极熊就无法继续在海中捕食海豹。目前在陆地上生活的北极熊有往人类聚集区前进的,有吃苔藓地衣的、有嚼海带的……植物本不是北极熊食物的首选项,但为了活命,肉食的北极熊硬是变成了杂食,草类、藻类、海带都得吞。
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别说是繁殖后代了,自相残杀的悲剧都会发生。《国家地理》近年来也拍到几起雄性北极熊开始攻击雌性及幼熊,雌性北极熊吃掉幼熊充饥的特殊现象。而北极熊的繁殖率也是哺乳动物中最低的一种,因此有可能会出现报告所预测的,北极熊在年或会面临繁殖问题。
当然,目前的北极熊并没有那么悲观。粗略估计,北极现存的北极熊大约有2.5万只,其数量自上世纪70年代(商业化捕杀)后是逐年上涨的。但正是如此,北极熊依然急需保护。这背后不仅仅是气温上升本身,还有北极熊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问题。我们要为它拖延时间……
感谢阅读!希望大家随手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