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海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陈昊发出的灵魂拷问,东风e如何解 [复制链接]

1#
早期白癜风是否能治愈 https://m.39.net/pf/a_7723195.html

“20万买油车还是电车?”

东风汽车集团副总经理陈昊的一段视频最近在网络上火了。而这一“灵魂拷问”也吸引诸多网友和业内人士的争论。

陈昊认为,20万元轿车市场,燃油车依然坚挺,不少以燃油车为主的企业依然坚守。所以,即便是这位“汽车老兵”也难免疑问:

在这个市场上,消费者选择燃油车的理由是什么?这些理由,在未来几年,是否依然存在?新能源如果想快速占据这个市场,打败燃油车的核心优势又在哪里?

就在大家对此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在最新的视频中,陈昊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无论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他们的确各有优势,消费者需要的是,把两者融合在一起的产品。与此同时,陈昊也为即将到来的东风eπ提前“打Call”,他表示“无论哪一派,最后选eπ。”

东风eπ是谁?为什么能解决难题的是东风eπ?其底气究竟在哪?近日,电驹小编采访了东风汽车的几位高管,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

东风eπ为何而来?

最近网上很多人评论,因为东风eπ搭载了剪刀门,视觉上呈现出很高级的感觉,所以大家都“误以为”东风eπ主打的是30万以上的市场区间,并且产生了疑问:“eπ的定位和岚图是否会有些重叠,价格带会不会有冲突?”

对此,东风汽车方面的解释是,“相对而言,岚图的价格段都在25万+,没有25万以下的产品。”

据东风汽车方面的介绍,东风eπ将会跟岚图会做切割,包括在人群上。岚图的人群更多的是时代的中坚,而东风eπ更多的是面向时代的新锐。

总结来说,东风eπ是东风汽车推出的一个全新的新能源品牌,定位低于岚图,主打的是15-25万的市场区间。

聊到这里,另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东风此时要推出东风eπ这个全新子品牌?

这就要从东风汽车目前电动化转型的现状说起。

其实,这两年为了转型电动化,东风汽车真心付出不少。早在年,东风汽车便先后发布了东方风起计划和科技创新跃迁行动,并表示要拿出亿元加速品牌转型新能源化,以希望在新能源赛道上实现品牌复兴。

但从市场销量来看,东风汽车的电动化转型并没有拿出大家所期待的结果。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风集团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12.86万辆,同比下滑7.0%。这个成绩比“大哥”一汽强,但是与长安、吉利等自主品牌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实力雄厚,且努力转型的东风汽车,却没有吃到新能源市场的红利,这是为什么?电驹小编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目前东风汽车仍处于“蓄势”阶段。

在核心的三电技术上,东风不比任何自主品牌落后,在固态电池、轮毂电机这样的前沿技术上,更是比其他自主品牌布局要早,同时也是最早能够量产这些技术的品牌之一。

在电驹小编看来,现在东风汽车仍处在一个蓄势阶段,不断积累技术和经验值,只待一个爆款的出现,实现一战成名。

第二,缺少平价的爆款产品。

目前东风汽车的两大新能源品牌岚图和猛士科技,它们分别定位高端市场以及硬派SUV市场,受众群体不大,想要在这些细分领域打造出爆款,难度不可谓不大。而这也是为什么东风汽车要推出东风纳米和东风eπ两个新能源品牌。

前者是对标五菱MINI这样的入门纯电动品牌,而东风eπ则瞄准15万-25万这一主流大众市场。

从市场格局来看,在15万元以下的入门级纯电市场,比亚迪,五菱,长安、吉利和奇瑞基本上占据9成份额。

这其中,五菱凭借着MINIEV、缤果等多款车型,占据10万以下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而比亚迪海豚更是以月均3万+的销量,成为10-15万级市场的霸主。况且,随着新能源市场消费升级趋势,这一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缩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来者的东风纳米想要在15万以下细分市场打造出爆款,是要比在15-25万市场的难度更大的。

根据中汽协的一份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15-20万、35-40万、10-15万这三个价格区间为销量前三的市场。

而在20万左右的细分市场,能月均销量破万的产品并不多,仅有比亚迪汉、海豹以及特斯拉Model3等为数不多的车型。换言之,20万市场依旧是蓝海市场,这也意味着,在20万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仍然缺乏爆款车型。

因此,瞄准15-25万这一市场的东风eπ,此刻进入这一市场,可谓是时机正好。一方面既顺应了市场趋势,借助蓝海市场打造爆款,快速在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而另一方面,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但问题是,15-25万这块“骨头”,也不是那么好“啃”的。

20万级市场不好“啃”!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在20万左右的细分市场,能月均销量破万的产品不多,仅有比亚迪汉、海豹以及特斯拉Model3。换言之,这一市场仍然被雅阁、凯美瑞、帕萨特等传统合资B级车牢牢掌控。

对于这个现象,东风汽车其实看的很明白。

“为什么燃油车在这个市场能扎的很牢,这个市场主要就是雅阁、凯美瑞、天籁、帕萨特和迈腾等,这些车至少很皮实耐用,不出问题,高级感拉够,出去有面。买电车虽然科技先进,大家很向往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但是问题来了,可靠吗?是不是今天有明天就没有了?它的东西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吗?我们现在的电车有多少开始进入到循环市场的?底盘有没有真的三年、五年以上不松散的?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到验证,很多消费者就会有这样的顾虑。”

东风乘用车公司营销总部副总经理洪伟伟告诉电驹小编,目前20万左右的预算,油车依旧是首选。而梳理原因无非两点:

第一,到了20万元级,讲究的是综合产品素质。产品力方面不要求长板很长,但是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品质还要过关。而续航、补能以及质量等问题,恰恰都是当下纯电车容易被放大的缺点。

特别是质量方面,东风汽车方面强调:“买电车的话就会有顾虑,有些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品牌到底品质行不行?整车制造领域而言,汽车行业需要科学严谨,需要历久弥坚的创造。那么切入到这个价位,你的产品就不能三天两头出问题。”

第二,到了20万元级,还要有一点面子,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品牌力。不管是帕萨特、雅阁这些产品在智能化方面多么“弱智”,但是在品牌力确实要比自主品牌更受认可。

至于比亚迪汉和海豹之所以能成功,本身产品力不用多说,同时也离不它们的一些“微操”。比亚迪汉靠的是中大型车定位实现降维打击,而海豹则是凭借冠军版的价格优势,进一步吸引了用户。

总之,尽管20万级轿车市场是块难啃的骨头,但对于中国品牌来说依旧是品牌向上的必经之路。搞不定20万级中级车市场,中国品牌向上又谈何说起?

东风eπ的答案

如何啃下这块难啃的“骨头”?东风汽车方面很有信心,他们认为,东风汽车带着丰富的储备切入这个市场,为的就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东风汽车也花了很长的时间厚积薄发进入到市场,无论从品质还是我们整个产品的竞争力来讲,就是瞄准的主流市场。

要知道,东风作为世界强的央企、共和国的次子,拥有几十年商用车、乘用车,以及军车的造车底蕴,并且在新能源领域更是投入数百亿的研发资金,这些行业都是无法忽视的。

1、依托东风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

首先在技术层面,东风拥有全栈自研的量子架构,而依托于这一架构,eπ品牌旗下的产品可以实现混动与纯电“两条腿”走路。

以其首款产品eπ为例,新车将搭载东风马赫E动力系统,可选kW或kW电驱动总成,并且大概率还会提供增程及电动四驱。

而在续航方面,基于量子架构开发的车型,最高综合续航可达1公里,支持换电、V快充(取决于车型),最快5分钟补能可续航公里。

针对电车电池“怕冷”的问题,量子架构配备全栈自研高集成热泵管理系统,-30度低温续航能力提升30%,无惧续航衰减。据了解,eπ在高温环境下,电池充电温度始终控制在25℃-35℃,电量从30%快充至80%,仅需26分钟。

而当续航和补能这两个短板彻底消失之后,基于量子架构搭载的eπ车型,其长板优势也将展露无遗。

比如针对当下三电技术的一些“补强”方面,东风拥有轮毂电机、军车装甲级防护、多届CTCC冠军团队调校等软、行业首创的量产十合一电驱动总成、量产化固态电池、电驱动总成综合效率达到了行业领先的89.1%等等先进技术。

放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以上这些可都是当下和未来炙手可热的技术,而eπ一出道,手里就掌握了这些核心技术。并且,这些技术都会根据产品定位不同,搭载在eπ品牌未来旗下的量产车型上。

比如大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