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海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云南将推出壮族文化电视系列片丽哉勐僚 [复制链接]

1#

云南将推出壮族文化电视系列片《丽哉勐僚》——福客民俗民俗资讯频道


《丽哉勐僚》样片讨论会举行


“宁董,壮语‘铜鼓’之意,壮族全民崇鼓,是我国使用铜鼓最普遍的一个民族,绚烂多彩的铜鼓文化流传两千年,至今已成为壮族文化的精髓之一”,随着沉稳舒缓的解说词,12集壮族文化电视系列片《丽哉勐僚》将观众引入了厚重、丰富而又充满神秘的文山壮族文化之中。


昨天,《丽哉勐僚》样片讨论会暨壮族文化专著《勐僚西尼故》首发式同时举行,其中《丽哉勐僚》是云南省首部系统、全面、深刻地挖掘和展示壮族传统文化的纪录片。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人大*组副书记丹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光禄,省人大常委会*组成员晏友琼在会上讲话。


打造了一部民族文化精品


“很受触动,很受启发”,观看了《丽哉勐僚》样片之后,张田欣向制片方和工作人员通过辛勤努力打造出这样一部民族文化精品表示祝贺。他说,该片全面、系统、深刻地展示了云南壮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精粹,也对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做出了贡献。《丽哉勐僚》纪录片是对壮族文化的保护、挖掘、抢救、开发,并向全国、向世界进行了全面展示和揭示,其意义不仅功在当代,而且将惠及后人。


既饶有趣味又能予以知识


丹增说,《丽哉勐僚》用纪录片的手法拍摄,集历史的厚重感、民族神秘感和文化丰富感于一身,既饶有趣味,又能予以知识、增强审美情趣,在令观众震撼的同时,给予了他们高雅的享受。而其聚焦在壮族文化的精髓——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化,也迎合了人们对传统留恋的心态,抓住了人类的共性。他建议在后期拍摄和制作的过程中,应更好地将画面、解说和音乐结合起来,在解说中多使用当地百姓鲜活的民族语言,增强趣味性和通俗性。他对记录片题目《丽哉勐僚》如何更易读易记也提出了建议。


将成为广受好评的专题片


晏友琼说,专著和纪录片的创作,是云南壮族文化研究,也是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一个大手笔,有一批全国一流专题片专家的参与拍摄制作,有一批各学科专家参与创作,有云南多次在全国获得纪录片大奖的经验,《丽哉勐僚》一定将成为一部广受好评的专题片,让人们观看后对壮族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


展示了壮族风情和壮乡风光


戴光禄以省壮族学会会长、《丽哉勐僚》总策划、总撰稿、总制片人的身份向与会者介绍,“文山壮族文化有丰富的资源,抢救、保护、开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表示,《丽哉勐僚》不是一部旅游片,也不是一部风情片,而是从文化的角度,从文山壮族社会中提取素材,深入揭示了文山壮族的文化内涵,从而更深刻、更全面、更充分地展示了壮族风情和壮乡风光。


据悉,《丽哉勐僚》的联合摄制单位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省壮学会、云南电视台和云南红杨影视公司。


《丽哉勐僚》简介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云南省现有壮族人口120多万,其中超过100万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丽哉勐僚》是一部以影视人类学的视角,借助音像展示壮族文化的电视系列片,其名为壮话“我们这个地方很美丽”之意。系列片共有12集,分别讲述了文山壮族的铜鼓文化、生态文化、稻作文化、饮食文化、村寨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歌吁文化、礼俗文化、艺术文化、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勐僚西尼故”意为“壮乡十二华章”,本书从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等方面对壮族文化进行了一番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据了解,对壮族文化的开发,将以“五个一”的系统工程推进。除了一本专著(即《勐僚西尼故》)和一部电视系列片(即《丽哉勐僚》)外,还已经出版了一本大型画册《壮族文化》,未来还即将拍摄一部反映文山地区壮族生活的电影,开发建设一个壮族文化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